各單位自行其事 水庫悲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各單位自行其事 水庫悲歌

2012年04月10日
摘錄自2012年4月10日中國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不用等到旱季,有效蓄水量僅剩35.9%的霧社水庫,已面臨缺水危機,折壽如此,不僅是天災,國內水資源相關部門各行其是,幾無橫向整合也是主因,霧社水庫的困境,也是其他水庫的警訊。

霧社水庫淤積問題,看似水域管理單位台電的權責,實則關係到治理濁水溪流域的經濟部水利署第4河川局、管理集水區山坡地的林務局、管理原住民保留地的原民會、勘查地理水文變化的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開發清境農場的退輔會、及維護台14公路的交通部2區工程處,甚至牽涉到更上游的的太魯閣國家公園。

萬大水庫水上游2大河川濁水溪及塔羅灣溪,集水區天然災害所造成的原始林區崩壁外,挖平整個山頭的高冷蔬菜園、生長稀疏的人工造林區、號稱比美歐陸風光的綿羊草原、發生地滑的台14線公路廬山部落路段,過度開發,再多的攔砂壩及固水工,都無法有效攔阻淤砂進入水庫。

政府1990年修正「山胞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開放非原住民可以申請承租開發原住民保留地,便埋下山坡地被嚴重超限利用的遠因,農委會近日還公告「經營國有林地變更為非公用財產處理要點」,讓山林侵墾的事實「就地合法」,試圖讓超限利用案件透過產權轉換根除糾紛。

山坡地超限利用造成土石裸露鬆動,土石流進溪中,為減緩河道抬升的速度,減輕流域水患,水利署在水庫上游興建攔砂壩,造成土石無法靠自然力排入溪裡、幾個超大颱風來襲,長久累積的砂石抵擋不了洪水,灌進無排砂道的水庫裡,結果就是砂石取代蓄水,水庫成了土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