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中路吳氏祖厝 一倒就失去150年的歷史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搶救中路吳氏祖厝 一倒就失去150年的歷史

2012年04月24日
作者:munch

古厝是個認識地理歷史起點,在全新建造的市鎮中,以一種頑強的姿態,和時光對抗,唯一的目的就是告訴後世,一個有關起源的故事。

因緣際會來到中路,行政劃分上是高雄市阿蓮區中路村,但是在歷史上,它是清代時期,府城到鳳山廳的中途休息處,官府設有駐軍,三百多年前就有先民前來開拓,在當時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成為一個熱鬧的村落。原本中路里鄭中泰里長,站在全新的洋樓前,講述這個讓人連結不起來的故事,直到拐入巷中,看見像頑強老者的吳氏古厝,以蒼老的歷史之姿,出現眼前,突然無語,時光倒流回來了!

吳氏古厝起建者不克考據,家族成員從燕尾脊、高屋身的官式建築中,找尋家族曾經任官職、中舉人的祖先,推估古宅起建年代,至今應有150年以上歷史。但是我相信從木紋推估,古宅歷史應該遠超過200年,只因為門上木頭因歷史凹陷的自然紋痕,曾在鹿港200年清代古宅大門上,以及澎湖重修超過300年的廟門上看過,那樣的歷史紋痕,都是相當久遠的歲月所造就。

吳氏古厝為二進式四合院建築,二旁增設內外護龍,左方外護龍已經由後代子孫改建居住樓房,左方內護龍則在日本時代,為接待賓客改建為二樓洋樓建築,其餘部分保持原有樣貌。

古厝裡,讓人驚豔的是多數物件並未改動,保留原初的樣貌,雖然部分彩繪因為年久,已經斑剝掉落,但是木雕依舊精緻動人,更重要是從瓜筒、斗拱等木造結構,到顏只磚牆、土磚牆、紅磚地板等土石結構,都可一窺當時的建築物件。

 

最讓人驚喜的是門廳與正廳大門上方,一長片通風採光用的窗櫺,整片木頭縷空精雕,在傳統民屋上極為少見,更顯出當時家族的氣派。正廳簷廊下的戶踏石,長約1公尺,寬約10公尺,完整的石板,更是難得看見的石材。

2002年曾有歷史調查,但是因為古厝有所改建,不具對稱完整性,只將古厝列為歷史建築,實在相當可惜。因為就特殊性、地理性而言,吳氏祖厝在清代地理交通上的代表性,以及屋子本身的精美結構,不該只以古厝的完整性為考量,而是在區域剩下不多,以及大部分構件都珍貴下,加以積極保留。

但是,在舉辦幾場導覽活動之後,古厝就開始荒廢,並且不時宵小侵入偷取古物,破壞建物,現今門廳內穿堂門已頃斜,如果再不緊急搶修,可能就是柱歪樑倒老屋崩壞。

在吳氏古厝附近,有二棟大概同時期的建築,就是因為年久失修無人保護,已經屋頂陷落,處在崩毀的消失之前,一旦這些僅剩的古厝消失,不只是中路歷史建物的失去,也是台灣文化資產的遺憾。

家住吳氏古厝旁的後代吳先生表示,他們很願意保護,長期以來不敢變動,維繫子孫歸鄉祭祖,部分後代子孫願意列為古蹟,讓政府修繕開放參觀,但是當時列為歷史建築,估計要三千萬修繕費,屋主必須負擔一千萬,在家族成員籌不出錢下,就無法進行修繕,於是只能看著老屋一天天傾壞。

吳氏古厝其實也是台灣許多傳統建築的縮影,當時家族富裕起大厝,後代子孫未必由能力照顧,一旦政府不能即時介入搶修、搶救,很可能就是倒塌,或是後代子孫自行拆除,一棟棟歷史老建築就此消失。

在吳氏古厝裡,有種說不上的歷史感,處處遺留的時光斑澤,仿若時間停止,重述百年前的繁華歲月,也許搶修之後,樣貌無法如舊,但是再不搶修就是毀壞,政府及文化界應該可以協助。

後代屋主不知該如何,只能看老屋一天天頃毀,當地鄭里長有心保護,但是也不知該聯絡誰,或是請誰幫忙。站在老屋前,大家都無語,仿如屋子強撐過150年歲月,在最後時刻,找不到扶持的援手。

救救吳氏祖厝吧!歷史在此,人當謙卑,一倒就失去150年的歷史。

願意幫忙者,可聯絡中路里里長鄭中泰,或是社區理事長楊正雄。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