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海域出現外來的暖海水物種,包括鯷魚、魟魚、黑鮪魚、長尾鯊均向北方擴散,而現在英國海域的海水均溫已接近與歐洲南部溫暖的海溫。
由海洋科學家所發表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原是地中海或西班牙加納利群島市場上才看得到的許多魚種,現在越來越常在英國的康瓦爾、德文郡、漢普郡、蘇塞克斯等地海域出現,可說是氣候變遷已改變自然生態的證據。
在英國西南海域,漁夫還有生態學者觀察到大量的黑鮪魚、鱗魨科魚類、魟魚、長尾鯊及翻車魚;在英國南部海域,甚至擴及北海,越來越常捕獲鯷魚、紅鯔魚、黑鱸、魴魚,彷彿這些魚已分佈在這些海域。在北海,大部分的拖網船現在可以捕撈到越來越多的烏賊,這可是地中海餐廳的招牌菜,數量多於過往捕撈的鱈魚、黑鱈。
由英國及蘇格蘭政府合作的「長期海域氣候變遷衝擊夥伴計畫」(marine climate change impacts partnership , MCCIP)提出報告指出,由於必須對抗外來種的威脅及不尋常的疾病,原生魚種及漁業將會受到嚴重的危害衝擊。
英國海洋環境部長Richard Benyon表示,氣候變遷正在影響漁業資源的分佈,而這些現象將考驗與衝擊決策者、漁業管理及漁業本身。他表示,必須由整個海洋為出發點思考。「如果魚群不在海中的特定點,而是在其他地方,我們需要有漁業管理政策確保漁業資源的永續。無論牠們在哪裡,我們認知到我們得更睿智的因應迅速變動的生態系統。」
此研究結果立基於最新的科學資料,呈現未來20年拖網船若想捕捉英國人最愛的魚種(比方鱈魚),隨著冷海水向北偏移,船隻需要航向越來越北才有辦法捕捉這些原先分佈於英國海域的魚種;同時溫暖的海水也對貽貝養殖業者造成威脅。
科學論文與研究報告上的圖表顯示,bib這種南方的魚類,20年間分佈範圍向北擴張了342公里;於此同時北海的常見魚種如鱈魚、比目魚及綠青鱈(saithe)的分佈深度則在10年間增加了5.5公尺。
該研究亦警告,如果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海水溫度每增加攝氏1度,貽貝類的產出則會下降50%;且預測猛烈的海洋風暴頻度的增加將會對鮭魚箱網養殖產生「可觀的經濟影響」,因風暴將會導致數百萬的鮭魚逸出箱網並與在野外繁殖。
不論在歐洲,或是在世界各地,未來英國與外國船隊的衝突會更常見;歐盟與法羅群島和冰島政府間為了控制西北大西洋的鯖魚資源的爭議是一個徵兆。
法國和西班牙的船隊現在希望能進入海峽捕鯷魚,因為鯷魚已從比斯開灣(法國北部、西班牙西部)消失,這讓英國南部海岸的漁夫非常氣餒。
2010年,在冰島及法羅群島單方面提高了鯖的捕獲量後,蘇格蘭的船長們在Peterhead封鎖碼頭阻止法羅群島船隊的魚貨上岸。冰島及法羅群島聲稱因氣候變遷之故,鯖魚在他們的海域繁衍更多後代,這個說法受到歐盟的質疑。
關於氣候變遷的影響他們的說法引起爭議,在冰島及法羅群島拒絕協商較低的捕獲量後,歐盟正起草制裁計劃。
由於這些爭議及急遽增加的鯖魚捕獲量超過永續漁業的上限,海洋管理委員會(The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已經停止了歐洲8個鯖魚船隊的永續漁業生態標籤。
該報告首次發布於5月8日於英國愛丁堡的世界漁業大會(World Fisheries Congress),這是此會議第一次在歐洲舉辦。會中查理王子也表示,若缺乏更多的合作及對永續發展更實際的行動,他憂心漁業的過度捕撈現象會更加氾濫。「世界上有許多人依賴海洋為生,他們的生計完全依賴海洋的承載力及回復力,這些仰賴在我們現在採取有智慧的行動。」
全世界有上億人仰賴魚類做為他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發展中國家在2008年出口270億美元的魚和海鮮,遠比棉花或咖啡來得高。 MCCIP報告說明,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熱帶地區的「顯著下降」,到2050年可導致高達300億美元的損失。查爾斯王子說:「這是個嚴肅的社會和經濟議題。如果漁業資源耗竭,社會和經濟亦萬劫不復。」
在不列顛群島、丹麥及愛爾蘭的船隊,最先出現的改變就是他們捕獲了大量的豚鼻魚(boarfish),一種橙色骨感的魚。10年前在不列顛群島尚未聽聞過豚鼻魚,去年船隊共捕獲了130萬噸,用來作為養殖漁業的魚飼料。
MCCIP報告指出,鯖魚的爭端是給漁業、決策者及政府一個明確的警告,他們必須開始密切合作漁業資源的經營管理及保育,氣候變遷的影響是無國界的。這也意味著,隨著受保護魚種分佈範圍改變,現行政策也該調整海洋保護區或禁魚區劃設位置。在波羅地海,丹麥的博恩霍爾姆島(Bornholm)便為產卵的鱈魚設立了一個封閉區來保護牠們。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