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評總統能源政策 綠色經濟是零分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團評總統能源政策 綠色經濟是零分

2012年06月05日
本報2012年6月5日台北訊,莫聞報導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馬總統應環保團體之邀召開為期兩天的「全國氣候變遷會議」,而能源政策是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核心。為此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團體昨召開記者會公布政府能源政策成績單,其中針對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綠色經濟」,給予的分數是「零分!」

綠盟理事長賴偉傑說,綠色經濟還包括綠色金融、綠色所得帳等內涵,但馬政府始終只提綠能產業,「但這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國際綠色經濟是不要再以GDP來詮釋發展,總統卻以很狹隘的綠能來涵蓋全部。」如此下去,「經濟發展還是會走二十幾年來的老路線。」

他批評,馬總統是往不太正確的方向來推展這個全新的運動,「會消耗掉好的改革契機」。

主婦聯盟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指出,今年是環境日40周年,聯合國即將在巴西召開Rio+20永續發展高峰會,主題之一也是綠色經濟,但綠色經濟不能以GDP成長的數字遊戲,來表示績效。他說,在台灣可以看到很多業者以綠色產業知名合縱連橫,說穿了只是賺錢,「不敢期待這樣的綠能就是綠色經濟。」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則批評政府推動再生能源沒有抓到最重要的精神,要訂定明確的目標和配套,「最癥結的問題:發的電究竟給誰用?如果再生能源並沒有減少燃煤、對核電的依賴,那發那麼多風電要幹嘛?」

他主張在「用電零成長」的前提下,用天然氣、風力發電等來取代燃煤和核電,才是有意義的。如果無限制成長,「那全台灣插滿風機,也抵不過一座燃煤電廠的發電量。」

綠黨中執委潘翰聲對總統建議,改革其實是有雙贏策略的,但其前提是整個施政「要有一貫的價值觀」,以能源稅為例,如果用能源稅來讓能源價格合理化,會讓不少人受到能源價格的衝擊,但藉由稅制的配套,窮人、省能的人,可以獲得退稅、或繳交比較少的稅;但民間和政府的溝通過程中,從來沒看過財政部的參與。

他呼籲,改革確實很困難,現今政府的問題是,誤以為用半調子的改革,會讓既得利益者沒有覺得那麼痛,但是不管從油電雙漲或證所稅的例子來看,「半調子改革,一點都不會讓既得利益者感激,也無法獲得民間的認同。」

綠盟與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環保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綠黨等團體昨提出能源政策七大關鍵指標,為馬政府過去四年的施政評分,結果三項是原地踏步、三項不及格、綠色經濟是零分。環團提供之詳細說明如下:

能源稅:馬政府於2008年競選時,既提出科徵能源稅之政見。然過去四年中,行政院從未提出能源稅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然而據環保團體所掌握的資訊,財政部目前研擬的能源稅版本中,並未將電力業列為科徵範圍,而且稅額過低,根本無助節能減碳。

溫減法:當墨西哥與韓國等新興工業國紛紛通過溫減法之際,台灣的溫減法仍是因為官方不願將減量目標與期程明定入法,導致立法過程原地踏步。目前規劃的溫室氣體減量法中,推動總量管制時,卻大幅將排放權免費無償分配給既有污染者,無形之中,是將國家資產轉送給耗能產業,使其無須負起環境外部成本。

核電:馬政府於去年11月提出「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政策,以回應台灣高漲的反核民意。但從核二螺栓事件,以及其面對核四工程問題叢生,但仍執意繼續投注預算的作法,均顯現其並未有讓全民免於核災風險的決心。

能源效率:政府現在提出的每年能源效率提昇2%,是極為消極的目標。在2002年~2010年的平均能源效率提昇率既已達到1.93%。且在能源政策的模範國,如德國與丹麥,均是以達成用電零成長為政策擬定原則。然而當前政府的能源效率的規劃方向,將為使台灣2020年的用電量,比2010年增加38%。

再生能源:馬政府自豪其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但其推動的再生能源發展,卻是違反永續發展的。如台電在鳥類生態豐富的永安鹽田,設置太陽能光電板,破壞棲地。更於在白海豚洄游廊道,設立離岸大型風力發電機組。

綠色經濟:即將召開的RIO+20地球高峰會議,揭櫫「綠色經濟」,但馬總統演說中的主張,以及政府的實質施政作法只是將「綠能產業發展」,等同為「綠色經濟」,真正完整的綠色經濟框架與作法卻付之闕如,且無視綠能產業潛在的環境污染與勞工權益上的缺陷,並缺乏對政府公共預算是推動綠色經濟的重要政策工具的認知。如在國發基金、勞退基金等公有基金,並未制定詳細的永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