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船長林阿和的故事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老船長林阿和的故事

2012年07月08日
作者:薛麗妮(蝦冰蟹醬負責人)

老當益壯的林阿和,矯健的身手,筆直的身軀,實在難以想像是24年次出生的老船長。成長於冬山河出海口羅東清水的小村莊,太平洋戰爭期間常需躲空襲,也就錯失了就學的機會。在清水,買菜需走一小時的路,生活非常困苦。上有一位姊姊,下有九位弟妹,大姊到別人家幫傭,身為長子的阿和需幫忙挑水、取木材、忙農事、也需煮飯以及照顧年幼的弟妹。至今仍讓他難忘的是弟妹總是哭個不停,弟妹哭他也跟著哭,母親回來看到這種場景還會數落他。早期虱目魚苗尚未人工孵化成功,一尾魚苗可賣到二、三角,七、八歲就懂得跟著村人到河口捕虱目魚苗,貼補家用。

九歲父親到南方澳討海為生,舉家也搬遷至該漁村。早期漁業發達,做半年可吃一年,收入較陸上工作好很多,阿和立志要上船工作。四處請托,在十四歲時總算有機會上表哥與人合資的船上工作。第一次上船即暈到生病,藥吃了又繼續上船工作,每次上船每次暈,有時吐到屎尿都出來,無法吃飯,只能喝點菜湯。表哥多次勸他不要再上船,他說什麼也不願放棄上船的機會,小時候在清水的窮困日子記憶猶新,自己沒機會讀書,想賺錢供弟妹讀書,希望弟妹能出人頭地。

暈船暈了三年,暈得再苦也會爬起來煮飯,早期船上燒木材,常吹柴火,吹得臉都被燻黑。上船前需先挑水、抱木材上船,船長吃飯時需在傍邊隨時待命,欠酒、欠煙,都需跑腿幫忙張羅。四個月後上了表哥另一艘船,表哥的小孩與阿和同年也一起在船上工作。表哥不好意思只讓阿和煮飯,就說誰的眼力好,能看到魚,就負責看魚。結果眼力好的阿和,就不用再煮飯了。三、四年後再換到之前的舊船,已是「二手」的左撇子阿和,不曾真正鏢過旗魚。有一天負責左舷鏢台的船員生病無法上船,撿到一個大展身手的機會,初次上鏢台當天就鏢到三條大旗魚。一年後被挖角到另一艘船負責左舷標台,鏢魚常常是冠軍。

入伍後分發到送公文的差事,開始學習識字,不恥下問,在同袍的指點下,四個月後就能自行給父母親寫家書。退伍後,25歲即被挖角當上船長。在南方澳捕鎖管、釣鯖魚、鏢旗魚,漁獲好,28歲受邀到基隆正濱漁港負責50噸的船,在北方三島、釣魚台一帶釣鯖魚。34歲時,高雄漁船上來基隆外海以拖網作業捕蝦子、肉魚、白鯧,以及一些下雜魚,漁獲很好。船東決定將船改為拖網漁船,阿和到高雄漁船上見習了一個航次,即學會了拖網作業,開始拖網漁業的生活。不多久正濱漁港進入了拖網漁業的黃金時期,全盛時有一千多艘的拖網漁船停泊在該漁港。

十多年後,捕捉者眾,基隆外海漁源嚴重枯竭。同一時期,日本魚商為了在海南島東北方、東沙群島西南方一帶取得胭脂蝦,又限於日本與中國的宿怨,於是教台灣漁船如何捕深海的胭脂蝦,又讓台灣漁船找到一個新漁場。阿和聽說東沙群島一帶可以有好漁獲,也轉往該漁場試運氣。在這個漁場可以捕到胭脂蝦、胭脂大頭蝦、蘆蝦,這些品種在台灣的市面上很少見,雖然量多卻價低,直到近幾年才漸被市場接受,當時常常入不敷出。

近五十歲,弟弟與人合資漁船,聽說印尼漁區很好,即前往印尼捕鎖管、蝦、蟹、土魠等魚貨。在印尼一待九年,曾有二年不曾靠岸的紀錄。漁獲不算差但印尼海軍的需索無度,讓弟弟決定賣掉漁船。回到台灣受雇於高雄船東,船東還是決定到印尼,印尼海軍仍是個大問題,一年後到巴基斯坦試漁場捕鎖管,不好,三個月後,再到新加坡釣土魠,不好,又回到印尼,印尼還是不好,只好再回到台灣。已屆七十高齡時,在八斗子漁港巧遇過去在正濱漁港買他魚貨的承銷商之子陳先生。陳先生正要蓋新船,也一直在找他,沒想到會不期而遇,於是邀他入股,擔任目前這艘CT5新船的船長。

這六年來,阿和在農曆十月半後,將船開到台中外海捕劍蝦,再開往布袋外海,直到隔年農曆二、三月時,一直在台中、台南外海一帶作業。劍蝦期結束後,三、四月時開始到海南島東北方、東沙群島西南邊一帶的公海捕胭脂蝦、胭脂大頭蝦、蘆蝦、帝王蟹、蜘蛛蟹、刺鯊、下雜魚等,直到六月颱風期才結束。六月後到彭佳嶼附近捕金鉤蝦、小卷、透抽、大頭蝦、大尖仔蝦。八、九月換捕俗稱斑節蝦的海大蝦,之後又淪到捕劍蝦的作業。一年到頭捕這麼多種魚貨,阿和的船上只需兩組網具,捕大尾的用大目網具,捕小尾的用小目網具。

問「老先覺」漁獲的好壞,是運氣還是可以靠人為努力?阿和認為運氣當然也佔一部份因素,但最重要還是要靠自己打拚,風浪稍大有的船隻即返港休息,如果能夠比別人多堅持一些,漁獲即能多一些。阿和曾有十多年連續在海上過農曆年的紀錄,農曆年前所有漁船都回來,少了競爭可以有更好的漁濩,特別年後魚貨少,反而可以賣得更好的價格。將自己作業的漁獲季節、漁區位置,都窂記在腦海中,每年依約前往,漁獲不好就得再重新找點,堅持自己的經驗、判斷,比別人勤快些,就能與別人「比評」。

討海沒有退休的年限,硬朗的阿和仍活躍以及熱衷於海上生活,相信再假以時日,阿和一定能成為討海界的「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