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放生旺季 環團籲佛教大老出面:護生不放死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7月放生旺季 環團籲佛教大老出面:護生不放死

客家學者也推「水果普渡、奉飯義民爺」

2012年08月20日
本報2012年8月2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林瑞珠報導

農曆七月是普渡及放生的旺季,每年此時因祭祀而宰殺的牲畜不計其數,許多寺廟在普渡祭祀時,又將放生納入祭典之中而導致「放死」,造成動物及生態難以彌補的傷害。為因應時代變遷及現代飲食健康新概念,環保團體與李喬、范文芳、陳玉峰等教授於今年聯合推動「農曆七月護生月」,籲請佛教大老出面呼籲停止大型商業化放生亂象,並推動水果普渡、奉飯義民爺,以全面改善動物處境。

17日鬼門開當天,「七月護生月」推動者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放生團體停止放生,並表示往後將持續遊說經常性放生團體。

會議現場也播放記者拍攝的紀錄片 http://youtu.be/WyHn1evC9AM ,片中呈現最近海濤法師在高雄、新竹放生的實況,包括在新竹海邊放生活動結束後,現場遺留的活體魚隻,在沙灘上奄奄一息的慘狀。

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理事長鍾淑姬表示,在影片中聽到海濤法師用「皮膚白、會美麗、有錢的不得了」來祝福參加放生活動的人,「這種用傷害別人來換取自己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議」。

林務局野生物保育科長林國彰指出,背後有商業買賣行為的放生,的確會造成很多層面的問題。除了放生動物無法適應而大量死亡,造成疾病傳染,另一個更 嚴重的問題是基因污染,像在台灣西部的白頭翁放生到東部,雜交之後,變成了花頭翁。另外有些放生動物從國外走私,現在已經發現兩岸的畫眉配種的情況;此 外,台灣溪流的生態很多早已都已被外來種生物給改變了。

信眾善款做保育  已有先行案例

佛光山代表、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指出,佛光山曾於2005年與農委會合辦「動物放生行為管制宣導會」,希望讓民眾瞭解所謂的放生其實是更嚴重的殺生,因為有可能放生5千隻鳥,在捕捉過程造成了另外5千隻鳥的死亡,讓大家去思考放生的動物究竟是如何到達人的手中。

覺培法師表示,是台灣少部分宗教團體放生的風氣也感染到東南亞國家,在馬來西亞即發現有大批放生雞死在野外,當地政府以為是禽流感,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有佛教團體任意將雞放生,那些雞受不了酷熱的氣候而暴斃,使得當地政府也因此對佛教產生誤解。

放生現場留下的無辜生命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轉述生態學者陳玉峰的觀點,他說,現在有些宗教團體已經將放生的捐款用於護溪或救助受傷的保育動物,如果能夠將護生保育活動結合宗教儀式,讓信眾看到野生動物回歸自然山林,結合宗教文化,做對社會有益的事,以凝聚善良的力量,效果會比光是負面的抨擊要來得好。

台中蓮社代表黃憲弌也現身說法,「不管是修行人或宗教團體,必須要盡量吸取生態保育專家的智慧,與時俱進,才能夠真正展現慈悲。」

針對近年放生轉化的工作,他表示台中蓮社在這方面已經做很大改變,也體會到整個自然界的平衡其實不脫離智慧與慈悲,放生的概念如果能夠善用,成為護生是很好的。「我們把放生的捐款拿去贊助野生保育動物急救站,也幫助流浪貓狗。我想現在所謂的放生變成了滿足一些人展現慈悲,這是因,而造成有些人去補捉,因果已經顛倒了。」

林國彰呼籲,將生命關懷、慈悲的展現與生態理念結合,可以為宗教的放生文化找出一個很好的方向。農委會有八個保育類的收容中心,都很需要關懷,這些受傷、不當走私的動物,很歡迎宗教團體來參與護生,當然,「最好的放生是把棲地維護好」。

環境法律人協會:放生已觸法

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林仁惠則提出野保法、動保法的修法建議,她說,現在所說的放生其實是不當棄養或不當釋放,絕對不叫放生;他批評政府不作為,農委會應依法罰鍰或判刑,不該因為是宗教行為就坐視不管。他指出放生的三大觸法疑慮:

1.放生動物被業者飼養以及相關運送過程,是否受到適當的對待,例如提供適當之食物(包括不過量)、充足活動空間、通風、清潔以及避免其遭受騷擾、虐待(過量飲食之虐養)或傷害?這都是動保法第5條第1項及第9條第1項所要求的。若有違反時,應可處罰鍰、有期徒刑及公布姓名等處罰。

2. 所謂「動物放生」其實即為「棄養」或「釋放」,因此亦應視一般動物或野生動物而受到動保法第5條第3項或野保法第32條第1項之規範,若因所謂動物放生而有破壞生態系之可能時,最高可處250萬元的罰鍰。

3. 無論一般動物或野生動物之棄養或釋放,皆可能造成特定區域生態系遭受危害之虞,因此主管機關可依據《漁業法》、《國家公園法》以及「文化資產保存法」等有關棲地環境保育措施予以規範,若有造成生態系破壞之情形,除罰鍰之外,亦同樣得除以徒刑。

林仁惠接著呼籲主管機關要積極明確的對大眾宣導,不應該消極的不做為,農委會應該要正視問題,整合法令,避免多頭馬車互相推諉,才能夠解決問題。

李喬:祭祀不應涉及虐養與放生

另外,針對七月常有的祭祀活動,曾站出來反對義民祭用神豬的知名作家李喬,則呼籲回復過去義民與客家庄最初的互助關係──「奉飯」。

李喬表示,客家庄傳統上崇拜義民有兩種方式,一是大豬、第二就是奉飯,這也是行之有年的義民祭典中的重要一環。奉飯不似養神豬,是非常平民和生活化的,不需要花大錢,而且是一種神人合一的活動,奉飯之後大家一起交流吃飯聚會,神和人彼此的主體性都可以保留住,是東方文化的一種特色。至於普渡,則建議以水果普渡代替。

客家學者范文芳表示,義民不是官,是普通神明,生前是一般人,介於神與鬼之間,生前無地位、無財產,為家鄉而犧牲;所以要用現代的科學觀念並回歸客家的樸素傳統,用護生取代錯誤的放生,用奉飯取代養神豬陋習。而現代社會也要用法律取代禮俗,讓不當的行為受到法律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