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是為誰好?我讀《環保一年不會死》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環保,是為誰好?我讀《環保一年不會死》

2012年10月14日
作者:黃文欣(高雄市三民國小老師)

我並不是一個環保聖戰士,也沒有很專業的環保知識,日常生活中無止境的循環著:不停的消費,消費大部份是不太需要的東西;接著是不停的浪費,浪費時間、浪費金錢、當然也浪費生命。

我和多數人一樣,陷入「消費拼經濟」的迷思,五花八門的東西,總令人大腦失控,環境與能源意識,變得遙不可及。結果是,日子沒有變糟,但也沒有更好。我以為我也過著美好的生活,但其實現在想想,我應該可以過得更好,關鍵就在於「如何定義美好」。

《環保一年不會死》,讓我對經濟及環境有重新的認識,這兩者的觀係,既微妙又緊繃,各有各的擁護使者與立場,對於生活品質、勞工健康、社區營造、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珍惜資源等各方面,作者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的機會:在這多面向當中,是否可尋找到一個平衡點?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能有更安全、更幸福的日子?

看完這本書,我也想試試看,《環保的行動+美好的生活》,是否有可能?從自身做起,能改變周圍多少人?改變舊有的思維與習慣,會不會很困難?這些,是不是也要做了才知道?

作者住紐約,外加一個包尿布的可愛孩子,一個崇尚流行的老婆,一條狗,形成了一個溫暖的家。輕微的環保人,大家其實都做得到,但作者就是想在最繁華的城市,試著過「零污染生活」,於是,他開始了「零污染生活計畫」。

點蠟燭,不開燈、不用市售尿布、天天上農夫市集買新鮮蔬菜、不用洗衣機、不搭飛機回家過節、不停的與人交換二手物品,………,將每一個想法與做法,放在部落格與大家分享,此計畫因此引起了粉絲與媒體的注意,這本書,就是作者真實的生活紀錄,為追求美好生活所做的努力與改變。

書中的各種資料顯示,我們一直在破壞環境,一直在浪費資源,一直活在自己與別人製造的污染當中!望著一櫃子的零食,大半未拆封;一櫃子的衣服,沒穿過的比穿過的多;書架上一大疊的書面資料,超過一半,早已需要回收;廚房的垃圾筒,有吃剩的饅頭、過期的餅乾、和壞掉的芭樂,一屋子竟然有這麼多「不需要的東西」,到底,我對環境做了什麼好事?是不是該清醒一下了!你也跟我一樣嗎?還是比我更糟?

「零污染生活計畫」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如何和家人溝通觀念、討論做法、並訂下有點不太習慣的規則。不能因為要做環保人,而鬧得眾叛親離;也不能因為太堅持零污染,而過沒品質的生活,或失去朋友、失去家人、失去自我,當然如果搞得自己神經兮兮,也是不值得的!可愛的是,老婆和孩子偶而還是不太想配合,因為配合,有時候形同「節欲」、「吃苦」、「和別人不同」,這是不太容易做到的,但他們一家人卻都能發展出巧妙的方法,去應對生活的改變與思維。當丈夫能用深情的愛,接納太太的心情轉換;爸爸能以更多的時間與體力換取和孩子相處的時光,「零污染生活計畫」已然變成家庭凝聚向心力的計畫了!

想減肥的老婆,成功的減肥了;想在公園玩秋千的小孩,也擁有爸爸更多的陪伴;改變,帶來種種的失去,「失去上街瘋狂購物的機會」,「失去被電視搖控器搖控的機會」,「失去搭長途飛機過感恩節的機會」,但卻得到了「家人更多的相處時光」、「新奇的生活創意與探索機會」、還有「實現自我的機會」,在每一個改變中,看見自己努力的意義與成果,這是多麼可貴的人生的價值!

經濟發展了,我們有沒有過得更好?還是超時工作來滿足消費慾望?觀光販店一間間在海濱蓋起來了,美麗的環境又付出多少成本?我們可能都不是環保聖戰士,但不變的是,都愛養育我們的母親──台灣這片土地。

沒有現在的珍惜,就沒有明天的幸福;如果我們繼續讓免洗物品充斥生活,讓PVC毒害,繼續饞食我們的健康,讓戴奧辛在你我的四周,神出鬼沒;那距離沒水喝,沒糧吃,沒新鮮空氣可呼吸的日子,可能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