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圈地奪農地 波及10億人糧食來源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全球圈地奪農地 波及10億人糧食來源

樂施會呼籲:對跨國購地案斷銀根

2012年10月12日
本報2012年10月12日綜合外電報導,林雅玲編譯,蔡麗伶審校

2011年,巴布亞紐幾內亞農民上街反對該國史上最大的土地收購案。綠色和平組織希爾頓(Paul Hilton)攝衛報近日報導指出,跨國土地掮客和生質燃料商在全世界收購的土地,已經可以餵養將近10億人口。

英國樂施會(Oxfam)分析過去10年來數千筆土地交易案,發現其中有將近英國面積8倍大的土地,處於閒置狀態,或用來種植作物供應美國和歐洲汽車的生質燃料。

這份報告於10月4日發表,樂施會表示,全球的土地爭奪已經失控,強烈要求世界銀行凍結大規模的土地投資案,向全球的投資者傳達強烈的「停止圈地」訊號。

該報告指出,「2000年~2010年間,國外投資者投資的農地,60%以上都位於有嚴重飢荒問題的發展中國家。但是2/3的投資者都計畫出口這些土地生產的一切作物。將近60%的土地都用來種植可以製造生質燃料的作物。」

樂施會表示,極少數的土地投資者回饋當地居民,或協助對抗飢餓。相反地,「這些土地不是因為投機者等待土地增值而被閒置,就是主要用來種植生產生質燃料的出口作物。」

過去10年來,世界銀行支援土地計畫的經費已經提高三倍,達到一年60~80億美元,不過沒有任何數據顯示有多少資金用在收購土地,或者和貸款與衝突有關的研究。

樂施會稱,自從2008年以來,有21件正式申訴案件,來自因為世界銀行投資案而受影響的社區,宣稱這些投資侵犯了他們的了土地權。樂施會執行長史塔克金(Barbara Stocking)說,「土地爭奪已經失控,而結果就是世界最貧窮的人民正蒙受飢餓、暴力和越發嚴重的貧困之中。世界銀行處在特殊地位,有可能避免圈地成為本世紀最大的醜聞。」她補充說,「投資對發展中國家應該是好消息,而不是帶來更嚴重的貧窮、飢餓和艱困。」

過去5年,賴比瑞亞已經大量讓渡將近30%的土地,而柬埔寨可耕種的土地有63%已經移交給私有公司。

世界銀行等單位辯稱,很多可耕地尚未開發利用,是因為還在規劃當中。樂施會對此反駁:「這只是個迷思,大部份收購的農地都是優良的農耕地,特別是那些正常灌溉以及和市場接軌順暢的土地。很明顯這些土地有很多已經用在小規模耕種、畜牧或者其他自然資源的利用了。」

根據世界銀行設立的監察單位「獨立評估小組」(IEG)在2010年一份研究指出,世界銀行30%的資助計畫是牽涉到「非自願性移民」。IEG估計在世界銀行的資助計畫中,有超過100萬人蒙受非自願性遷徙。

樂施會強烈要求英國政府(世界銀行最大股東之一)運用其影響力促成凍結投資,「英國政府可以利用身為明年G8高峰會主席的機會,將糧食和飢餓放進核心議題中,並帶進土地爭奪的問題。嚴格來說,這可能讓歐盟改變生物燃料的目標,這是土地爭奪的關鍵驅力。」

世界銀行附屬貸款機構「國際金融公司」(IFC)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他們「並沒有資助投機性的土地收購案。我們投資有生產力的農業和林業企業,希望土地密集的耕種方式有助於提供全世界對於食物和纖維的需求。」IFC說,「對於珍貴土地資源的競爭,激起了土地投資。這種競爭可能引發與現有土地使用者之間的衝突。世界銀行參與投資農林業必然會有風險,尤其我們是和有待改善的統治體系交涉。而目前收到的控訴案,其真實性有待確認。」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樂施會報告下載:http://www.oxfam.org/en/grow/policy/our-land-our-l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