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塑膠材質號碼易記易分辨的6句口訣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7種塑膠材質號碼易記易分辨的6句口訣

2012年12月19日
摘錄自2012年12月18日自由時報台中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飲料杯被柳橙汁侵蝕的畫面令人觸目驚心,但很多飲料業者及民眾並不知如何分辨,衛生局提供讓民眾對7種塑膠材質號碼易記、易分辨6句口訣,分別是「1 2不重複、3不微波、4低耐熱、5使用較安全、6遠離熱酸鹼、7類多應慎選」,作為民眾挑選塑膠容器的參考。

衛生局昨12月17日召開如何正確使用塑膠類食品容器的記者會,邀請餐飲相關公會人員出席,希望能讓公會學習如何辨識塑膠容器,不要再錯用塑膠容器。

衛生局表示,6句口訣分別是「1 2不重複、3不微波、4低耐熱、5使用較安全、6遠離熱酸鹼、7類多應慎選」,就是塑膠容器上印有1、2號就不要重複用,像保特瓶就是,3號就是PVC的保鮮膜,不耐高溫,不可以微波,像過年到了,很多民眾用保鮮膜包住豬腳、雞塊微波,就很容易釋出塑化劑。

4號低耐熱,但耐腐蝕、耐酸鹼,像PE保鮮膜就是,可以微波,但建議只包裹住容器外部不要跟食物有接觸。

5號則是最安全,像保鮮盒、布丁盒,既耐高溫,又耐酸鹼、碰撞及化學物質,耐熱溫度達100至140度,民眾最好選此材質使用。

6號是PS材質,要遠離熱酸鹼,像市面上的養樂多瓶、塑膠水杯、保麗龍都是,被柳橙汁溶解的,就是6號材質,溶解出聚苯乙烯,長期食用容易致癌。

7號種類較多,像嬰兒奶瓶及美耐皿器具等,可以在買回來時,用熱水燒半小時,就可將甲醛釋出。

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從2012年7月21日起,塑膠類水壺、塑膠類奶瓶、塑膠類餐盒3類因為可以重複使用,因此明定必須在外盒包裝,明確標示品名、材質名稱、耐熱溫度、製造日期等8項資訊,民眾購買時要看清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