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網路民調問「張忠謀感歎現今年輕人的抱負遠輸20年前,政委管中閔則稱是因環境沒提供機會與希望。請問你比較贊同誰?」我認為,現在年輕人不可能擁有20年前的抱負,因為時代不一樣了。但環境就算沒有提供機會,在各角落中,台灣青年自己在找機會。舉張良伊與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事件為例。
本人觀察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活動兩年餘,不認為張良伊是為了個人利益出發,因為今年是氣候聯盟的青年第一次拿到國家的補助,然這群人青年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至少4次,而且九成以上旅費都是自籌的。他們的熱情與執著是無庸置疑的。今年選上南方國家焦點聯絡人(Global South Focal Point),證明該聯盟在國際青年氣候運動中長年之耕耘,備受國際青年肯定。
什麼是南方國家焦點聯絡人呢?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下近年逐步承認了締約國之外的九大非官方利害關係團體,准予公約的觀察員資格,青年NGO(YOUNGO)就是其中一個。每一個團體都要推派焦點聯絡人(一到兩位),可與公約秘書處直接聯繫,等於是上意下傳,下情上達的橋樑角色。此職位不是個別國家代表,其應秉持超然中立的立場為各國青年民間團體服務,任期一年。
在YOUNGO的場域,國籍的概念是淡的,因為講求公平、平等與透明,因此青年們盡量不把國內政治的東西扯進來,怕會不利合作,且讓議題失焦。為著氣候議題、人類生存問題而一起打拚,才是所有青年能夠拋棄國籍、認同、意識形態的主要動力。當初良伊可能認為YOUNGO焦點聯絡人值得爭取的原因,即理解該組織比較不看重國籍問題,因其本質是跨國、民間、非政府、跨世代,且是為了一個更高的理想奮鬥。
近年來,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也已經逐漸成為世界青年氣候運動中,亞洲區有規模、有組織且有經驗的組織。這不是良伊一人的努力,而是歷屆團隊的成果。台灣青年選上南方國家焦點聯絡人,有助於鞏固台灣在亞洲區青年團體的主導地位,也同時能鞏固各亞洲國家的青年氣候團體,促成母雞帶小雞的作用。這是良伊第一時間沒有退選抗議的潛在考量,決不是為了個人,而是讓台灣可以己立立人。
不管結果如何,我認為此事件中,良伊和氣候聯盟的青年做出了一項重要的貢獻:台灣社會應該要注意到我們的青年發現了一個獨特的聯合國實質參與管道。氣候議題的本質,本來是屬於低度政治的,相對比較不敏感,也因此YOUNGO的組織中,各國青年都認可台灣,而鮮受到阻力。最後在名稱的使用上,或許是一個不得不見真章的時刻,但他們不僅是發現了此參與管道,更自立自強,辛苦耕耘了數年之久。這些努力不應該被一些流言蜚語在一夕間泯滅。
誰說青年沒有抱負?張良伊與氣候聯盟的青年這次可能沒有深刻考慮國籍名稱的嚴重性,但不可否認,台灣青年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突破前一代留下的爛攤子。此有兩件痛心的事:之一,我國外交部從頭到尾不在狀況內,以高姿態方式旁觀民間團體的奮鬥,而在出事之後,第一個跳出來捏造不實指控,指責民間團體自私自利,凸顯在全民拚外交一事上,長期存在的官民矛盾;之二,這個社會對於勇敢走出去但不小心踩到紅線的青年,竟是如此對待。
以後誰還敢出去創新嘗試?大夥在外打拚,還不是為了台灣?試問,有必要這樣下重手嗎?張良伊事件,有殺雞儆猴的效果,令人心寒。這下人才流失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