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致重訪農村:台灣精粹在民間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汪致重訪農村:台灣精粹在民間

2013年01月28日
摘錄自2013年1月28日中時電子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上海向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汪致重,多年前初到台灣,為兩岸農業的深化合作先行探路。之後他四度來台,深入農村,看到「台灣的精粹在民間」,他立下宏願,以系統化工程推動兩岸農業合作,這個精神很像他的父親--大陸海協會已故會長汪道涵。

汪致重1月中率雲南省楚雄州「農業考察團」赴台研習,參訪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農會與果菜生產合作社,「沒去阿里山、日月潭。」汪致重說,組團前有言在先,這次赴台不是遊玩,而是學習。臨別前,楚雄州農業官員說,這趟很值,看到台灣很多發人深省的價值理念,以及農民的勤勞和樂天知命。

經過近幾年的摸索,汪致重找到兩岸農業深化合作的切入點,「不能單項做,而是系統化工程,」從物種規畫、土地平整、種植技術、農田管理、生技應用,乃至農產品質量檢測到流通領域等。經由兩岸合作,最終改善大陸的農業環境。

萬丈高樓平地起,汪致重此行促成楚雄州與雲林縣林內鄉農會和西螺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簽署合作協議,大陸派人來學習,台灣派人去指導,並參與當地農村改造,建立台灣精緻農業在雲南的發展基地。選擇楚雄,係因該地與台灣緯度相同,溫度相似,台灣很多物種和技術可在此得到應用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