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岸建案 須低於山稜線20%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淡水河岸建案 須低於山稜線20%

2013年03月19日
摘錄自2013年3月19日中國時報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觀音山變成蟾蜍山?淡水河岸高樓越蓋越高,遮蔽山稜線視野,新北市城鄉局決定參考香港、雪梨等國外作法,未來淡水河岸建案都審時,建案高度須低於山稜線的20%,以免影響視野。

新北市城鄉局都市設計科長陳智仁指出,淡水河岸高樓越蓋越高,除了遮蔽後排視野,也影響對岸天際線視野,甚至改變整個自然景觀。

舉例而言,八里觀音山因山稜曲線,像觀音躺像而得名,如不管制高低起伏的建物,山稜線可能會從「觀音」變成凹凸不平的「蟾蜍」,對自然景觀影響甚鉅。

新北市城鄉局參考澳洲雪梨、美國奧特蘭、加拿大蒙特婁、甚至是鄰近香港的規範,把天際線納入都市審議項目中。

以香港為例,規定建物高度只能達到山脊的8成高度,且採用錯落有致的建築高度,不至於遮掩山稜線的自然景觀,影響民眾視野。 因此,新北市針對淡水河岸的八里、淡水周邊建物,也將採取類似管控,未來建案在都審過程中,將選擇對岸3處眺望點履勘,將視野遮蔽與否納入管控。

陳智仁說,過去履勘都到場拍照,不僅浪費人力也缺乏科學驗證,天際線審議過程中,會將建物設計圖,以繪圖軟體加入「google earth」,模擬建物高度,檢視是否遮掩天際線或山稜線?

陳智仁說,這些模擬出的建案高度,應採用錯落有致的建築高度輪廓,也必須低於山稜的20%,否則將「強制降低」建案高度。也就是說,在瞭望點的觀景廊內,發展高度應避免破壞「不受建築物遮擋地帶」,但總容積率不變,建商權益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