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花東的信息】蓋飯店增人潮 帶動發展是謊言?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來自花東的信息】蓋飯店增人潮 帶動發展是謊言?

2013年04月03日
本報2013年4月3日台北訊,古國廷報導

美好願景與事實不符

台東縣政府的「101~104年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規劃期末報告書」中,就已認定台東相對低度開發,是獨特魅力與無價資產。並於報告書中表示,台東整體環境脆弱程度高,觀光資源的開發應當兼顧環境資源保育,因此提出綠色觀光,珍視自然及人文地景。

在這前提下,縣政府提出一核五軸的發展結構,以台11線的海岸軸為例,發展規劃報告書建議,台11線發展應維持小型濱海鄉村聚落型態,然而就現今發展近況,縣政府的規劃與現實大大矛盾。

圖片來源:左為台東縣政府,右為東部發展聯盟

據東部發展聯盟資料顯示,單就杉原到成功一帶,至少有13處大型開發案正在規劃進行,其中包括爭議持續八年以上的美麗灣度假村。以爭議中興建完成的美麗灣為例,開發面積6公頃,約百間房間的大型度假村規模,實難與縣政府規劃報告提及的「小型濱海鄉村聚落」、或「低度開發」畫上等號。

不過台東縣長黃健庭卻在過去記者會中表示,「美麗灣的營運可以帶動台東觀光人潮、增加縣民就業機會,提高經濟的發展。」台東縣議會副議長陳宏宗也在101年12月支持美麗灣記者會上表示,相信美麗灣業者能為地方帶來工作機會,帶動更多的投資進來台東。

帶動觀光人潮 真能增加就業與收入?

由上述可知,台東縣政府期望藉由海岸線開發,帶動觀光人潮,解決長期以來台東就業問題,然而觀光人數增加是否真能帶動就業人口增長?

台東縣年度遊客人數,及年度就業人口數分析

若觀光人數和就業人口有正向關係,那兩者應同步變動。然而以民國92年至100年台東縣政府統計的年度遊客人數,以及年度就業人口數做分析,可以發現過去9年台東縣遊客人數變化率(藍線),成波動狀變化。就業人口數變化率(紅線)卻持平,無變動跡象。

台東縣觀光人數,及家戶可支配所得分析

同樣檢視台東縣觀光人數和家戶所得的關係,民國92年至99年遊客人數變化率(藍線),以及家戶所得變化率(紅線),亦非同步變動。

對此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表示,「影響就業人口以及家戶所得的因素非常多,不能單以觀光人數來看,應該要更進一步討論。」例如檢視觀光收入在台東縣整體收入占比,以及觀光客在台東的停留天數,吃住地點集中情形等方面。

據「台東縣101~104年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規劃期末報告書」,民國100年台東縣生產總值約692億元,其中農林漁牧業產值約100億,占總產值15%。工商產值592億元,占總產值85%。

若以民國95年行政院主計處所做的工商業普查報告,台東縣觀光相關產業如住宿餐飲業、藝術娛樂休閒服務產業產值,僅占工商業總產值的10%。由此可知,觀光收入並非台東縣的主要財源。

另一方面,觀光客來台東停留天數不多,且停留地點過於集中。「台東縣101~104年綜合發展實施方案規劃期末報告書」坦承,「中國及日本團客在台東縣的行程,以串接墾丁、花蓮二大旅遊地為主,順路停留三仙台、八仙洞、水往上流…等景點,至多停留知本或臺東市1 夜。」

台東地方報紙《更生日報》探討大陸遊客與地方經濟,文中提到「平均每日超過百輛陸客旅行團遊覽車進入台東,停留地點包括小野柳、水往上流等,停留主要目的不外乎上廁所及以太平洋為背景拍照。」另外住宿及吃飯,「集中在部分店家或旅行業者,一般商家受惠其實不多。」

既然官方數據都已經顯示,台東觀光收入占全縣收入10%以下,且觀光收入集中在少數店家與旅行業者。那縣政府又如何能夠保證如美麗灣度假村等大型度假村,可以帶動台東觀光人潮,以增加「全台東縣」就業機會,並帶動全台東縣經濟發展

其中有太多問題需要釐清,議題需要探討。若單以量化統計數據無法取得答案,試著從台東出發,跟隨步行探訪東海岸的行腳團,以深度訪談方式訪問在地居民,也許能從中獲取一些答案。(系列報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