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政府在2017年年初喊出「珍珠計畫」口號後,準備啟動新一波的農地違規工廠就地合法政策行動,並置入行政院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在此之際,筆者希望檢視現行的違章工廠輔導政策,也就是2010年啟用的臨時工廠登記制度,看看在管理上有無疏漏,或值得前瞻新政策借鏡的地方。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2015年針對農地污染及非農用情形展開調查後,發現政府對農地工廠相關資料公開十分有限。因此,我們使用非直接資料包括「登記工廠名錄」、「全國營業稅籍登記」、「列管事業污染源裁處資料」,試圖來評估臨登工廠的管理及成效。
然而,我們發現,現行的臨時違章工廠輔導制度可能有所疏漏,分析顯示,近600家臨登工廠可能不符合最早開始經營的時間規定,也有近200家可能從事中高污染事業,但被認定為低污染工廠通過臨登審查,這些工廠主要在台中市(198家),彰化縣(194家),台南市(74家),高雄市(69家)、屏東縣(55家),新北市(17家)。另外,我們也發現,工廠在接受輔導後,裁罰記錄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的現象。說明了臨登制度雖然要求業者取得環保文件,仍無法有效杜絕污染發生。
另外,一般認為違章工廠的中小企業主是因為沒有財力進駐工業用地,才會選擇侵佔及污染農地。但資料顯示,部分公司行號已有相當規模,名下所登記的臨登工廠不只一家,最多有高達4家臨登工廠的情形,像是以焊接螺帽全球市占第一的上櫃鋼鐵公司恒耀工業,去年一年總營收入上百億,名下工廠高達17家,當中就有4家是臨登工廠。政府對這類大型公司與一般真正的中小企業等齊輔導,給予相同優待條件,反而可能造成有能力蓋合法工廠的企業改設違規工廠的情形。
台灣大半以上的違章工廠位在農地上,為了保護農地安全與國人的飲食健康,政府在違章工廠的管理上應該更加嚴謹,包括:
- 對大型企業與中小型企業分級分類管理,維持工廠管理的公平性。
- 嚴格審查證明違章工廠開始從事製造加工的文件,避免違章工廠新建、搶建。
- 採取更能辨識事業污染風險的判定準則,如納入製程與產品作為判定條件。
- 對於污染累犯的違章工廠採取事前設限或事後但書條款。
這樣的分析雖存在一定限制及誤差,但目前臨時工廠登記制還有部分在審查中,未來前瞻計畫的城鄉建設預計也有新一波的違章工廠合法方案出爐,我們希望藉由有限的資料所挖掘出來的問題,能促使政府重視農地違規工廠的問題,並公開相關資料,回應本研究所提出的疑點,以更公開、透明的方式來處理公民社會所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