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國能源專家:核四排擠再生能源發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聯國能源專家:核四排擠再生能源發展

2013年04月16日
摘錄自2013年4月15日自由時報綜合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表示,再生能源發展成熟前,必須以核四替補電力缺口;但國際氣候能源專家、美國德拉瓦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中心主任博江恩指出,台灣蓋核四恐會排擠發展再生能源,是開倒車的作法,電力缺口應從提升能源效率與降低能源消耗強度著手。

博江恩是聯合國「跨政府全球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IPCC)」的報告執筆人之一,IPCC與前美國副總統高爾在2007年以抗地球暖化貢獻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博江恩近日應政大邀請訪台,針對核電與能源問題提出看法。

博江恩說,提升能源效率的減碳效果是立即可見的,比起蓋核電廠減碳成效大得多,以美國市場為例,增加一度電消耗成本約0.8美元,但加裝節電省能裝置,省一度電僅需0.4美元,當然是投資節電取代投資電廠。

博江恩指出,核電是廿世紀過時產物,屬傳統集中式電網架構,由幾座大電廠提供所有用戶,新發展是採分散式電網概念,在建築端配備綠能發電和節能裝置,建築用戶端自力節能發電後,不夠的再跟電廠買。諸如太陽能電池和配電要用到很多微處理晶片,而台灣在資訊科技、晶片運算等技術很強,且國土小,佈建本就容易。

應從提升能源效率著手

博江恩建議,台灣應先從提升能源效率著手,再搭配如太陽能、風力、地熱等綠能輔助。以南韓首爾的研究為例,如果大量興建太陽能板屋頂供電,尖峰負載用電量將可減45%。

博江恩指出,2000年IPCC在台灣舉行國際會議,當時就談核電,13年後,核電已不受歡迎,但台灣還在談核電,很可惜在開倒車、停留在13年前。尤其核四運轉後,為維持運轉須不斷投注經費,勢必與節能省電的精神背道而馳,值得台灣政府思考,不如將資金轉為改善能源效率與再生能源的研究發展,更具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