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鼇江現近8公里污染帶 環保部門稱疑是赤潮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溫州鼇江現近8公里污染帶 環保部門稱疑是赤潮

2013年04月23日
摘錄自2013年4月22日中新網浙江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21日,浙江溫州鼇江下游被曝出現條紋狀污染帶。22日,記者從溫州平陽縣環保局獲悉,該黑色帶狀污染物長約8公里,持續了3天,當天已消失。疑似為赤潮。

溫州市平陽縣環保局副局長王聖軍表示:「與片、塊狀的污水不同,此次污染物是呈現帶狀,結合其消散的迅速程度,環保部門和海事部門判斷可能是赤潮。如果是排出的污染,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消失的。」

赤潮是指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王聖軍解釋,由於鼇江水流量有時偏少,容易產生海水倒灌的情況,從而引發赤潮。往年在鼇江入海口處也曾爆發過數次赤潮。「現在也是推測,畢竟已經沒有樣本可以進行化驗確認了。」他同時表示,如果是赤潮,將會對鼇江水質產生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