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宰活禽倉促上路 攤商:如逼失業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禁宰活禽倉促上路 攤商:如逼失業

2013年04月28日
摘錄自2013年4月27日聯合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26日市場處前往各公有傳統市場,宣導禁止活宰家禽政策,並發放調查表;若攤商願轉型賣屠體,可補助10萬元買冷凍櫃等設備,若不想營業了,可申請60萬元補助金,須在5月1日前回覆意願。

台灣出現H7N9病例後,活禽攤生意一落千丈。不少攤商表示,這1、2天客人明顯變少,業績下滑3、4成,但也有忠實客戶為了囤貨一買就是好幾隻。

南門市場光揚土雞店老闆李文揚直言,沒有列管的路邊活禽攤很多,販售來路不明的屠體,政府一定要正視管制,否則未來到處都買得到屠體,市場攤商即使轉型,也會喪失競爭力。

南門市場正興雞鴨店陳老闆則說,市府最多才補助10萬元購買設備,但他用來關活雞的籠子,成本就要20萬,絕對划不來。但他已64歲,要找工作很難,「若不配合轉型也沒辦法」。

北市現有的活禽攤商共177家,主要位在公有傳統市場,共有123攤位。攤販集中場如大安區安居街有33攤,私有市場如信義區虎林市場也有21攤。

市府市場處長王三中說,在戶外販售屠體的無證攤位,未來因場地問題,很難使用冷凍設備放屠體,若有販售也會加以取締。傳統市場的營業環境優於他們,將輔導攤商和上游通路合作,購買好肉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