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息地改變和生態系統崩壞 可能造成動植物種大幅減少
大氣中二碳濃度最近才突破新高,又有新的科學研究發現,氣候變遷可能對上萬種物種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常見、珍稀或瀕危物種都難逃一劫。
科學家預測,本世紀內可能有1/3的常見陸上動物因氣候變遷而大幅減少。氣候變遷造成的棲息地變化可能危害超過一半的植物物種。生態系統崩壞將會對農業、空氣品質、乾淨水源和旅遊業造成經濟上的衝擊。
科學家警告,若再不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比工業化前還要高攝氏4度以上,屆時將對上萬種物種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常見、珍稀和瀕危物種都難逃一劫。據估計, 全世界57%的植物和34%的動物將會失去超過一半的棲息地。
但只要能及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傷害可大幅降低。若能減緩全球暖化至比工業化之前高2%,從碳排放高峰年2016年起,每年減少5%,負面影響將可減少高達60%。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環境科學學院首席科學家Rachel Warren博士指出,「學界不乏針對珍稀和瀕危動物進行的氣候變遷影響研究,但全球升溫對常見物種的影響為何卻並不清楚。」
「常見物種棲息地可能萎縮是更廣泛也相當嚴重的問題,因為常見物種數量只要稍微減少,就可能顯著衝擊生態系統。」
「我們的研究結果預測,氣候變遷將會大幅減少生物多樣性,即便是全世界到處都有的常見物種也不例外。全球性的生物多樣性減少將導致生物圈變得脆弱貧瘠,也影響生態系統的各種功用。」
此研究以生物多樣性資料庫中的48,786個動植物物種進行電腦氣候模擬,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
研究顯示,爬蟲類和兩棲類對生存環境的變化最為敏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中美洲、亞馬遜地區和澳洲可能是動植物數量減少幅度最大的地區。研究也預測,北非、中亞和東南歐洲的植物物種消失情形將最為嚴重。
僅4%的動物物種可能受惠於氣候變遷,讓牠們的棲息地增加超過50%。氣候變遷對植物則完全沒好處。
Warren指出,人類在許多方面高度依賴自然生態系統。例如,溼地植物幫助過濾和潔淨水源,空氣品質也深受生物系統釋放和吸取的化學分子影響,樹木和植披保護土壤免於侵蝕和洪水沖刷。
「這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因為生物多樣性和常見物種的減少,表示生態系統所能提供全地表人類的資源也會大幅減少。淨化空氣和水、穩定土壤和營養循環這些生態系統的重要貢獻,人類卻總視之為理所當然。」
※ 編註:此研究採用的全球線上資料庫是GBIF,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資訊內容來自世界各地志工、科學家填報以及自然史料的收集。台灣的對應結點為TaiBIF)
【參考資料】
- 英國衛報(2013年5月13日),One-third of animal species will be hit by climate change, scientists warn
- 東安格利亞大學環境科學學院新聞稿(2013年5月12日),Climate change will cause widespread global-scale loss of common plants and animals
- R. Warren, J. VanDerWal, J. Price, J. A. Welbergen, I. Atkinson, et al. Quantifying the benefit of early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in avoiding biodiversity loss.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3 DOI: 10.1038/nclimate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