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建築手法打造的台灣生態城市:羅東 | 環境資訊中心
生態工程

以綠建築手法打造的台灣生態城市:羅東

2013年09月04日
作者:陳海曙 (中國科技大學永續建築中心主任)

生態城市是指為了讓環境永續而規劃設計的都市,因此必須致力於降低環境不可逆資源的消耗,減少環境生態系統的干擾,以及避免環境對人體健康基本元素的汙染。目前全世界對生態城市(或稱為永續城市)的型態要如何,以及對其構件要素為何,尚未達成完全一致的界定,因此在做法上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就減輕對環境資源的消耗與依賴,像是降低都市食物、電力由外部地區之供應度,乃是為生態城市必須的成立條件,則是舉世共同一致的目標,其他則應有因地制宜之目標。

台灣位於亞熱帶氣候區,並且又是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接的地方,形成多雨水多濕地水域的自然環境景觀特色,加上台灣位於東亞候鳥遷徙的中途站,造就出自然環境生態系統非常豐富,其物種多元、個群之數量很龐大,這讓台灣自然環境在全世界具有非常得天獨厚的特徵。所以先進國家的生態城市一般只要致力於節能、綠能系統發展,具備低碳城市的型態,就可以說已經達到生態城市的境界。但是這種都市型態對亞熱帶溼熱氣候、生物多樣性高的台灣而言,卻仍嫌明顯不足。

宜蘭地區位於台灣的東北角,全年的降雨量平均2800mm,高於台北平居均值2410mm、台中的1770mm、高雄的1880mm,因此河流水量豐富。又因海岸線長而河川溼地、潮間帶面積多,提供候鳥大量的食物與棲地,因此宜蘭位居構成東亞龐大生態系統的重要關鍵地位,這個認知與行動必須反映在宜蘭生態都市的發展與規畫上去實踐,才有實質意義。

宜蘭在過去幾十年的都市發展下,其實可以看出他們在地的適當做法,讓宜蘭的生態城市型態,具有非常明顯的特色與成就。以宜蘭羅東這個城市為例,他們在都市中導入的羅東運動公園元素,就是具有這種認知的作法。

羅東運動公園是一個用大片濕地、生態水池、生態溪溝、生態護岸、樹群、老樹保留、透水綠地等打造成生態型態之運動場所,它完全顛覆歐美溫帶國家都市公園以草地、花卉、樹木為基本構成元件之概念,也打破國人對運動場的刻板印象。

因為如此,羅東運動公園處處可見各種小動物的棲息與許多活動,像是小水鴨、紅冠水雞、野鴨、鵲鳥、大卷尾、鷺鷥、夜鷺、松鼠、青蛙、鯽魚等,夏天則是蟬鳴鳥叫,非常有生命力。由於宜蘭的多雨特徵,公園內還設有一個非常大的景觀式儲水窪地,平時是可以做為活動空間用途,大雨的時候可以立即盛接雨水,減輕羅東下水道的負擔,避免都市型洪水的發生。

有滯洪功能的羅東運動公園

另外一個做法,是羅東都市創造了林業園區元素,這是羅東將原本的林業管理中心及木材轉運站場區,保留並轉化成為生態型的文化景觀保存區,除了形成文化資產,以供做宜蘭羅東及國人的共同記憶外,也將園區內豐富的樹群、老樹、透水鋪面等生態構件得以保留下來。

更將原來做為泡浸木材的貯水池轉化成為生態水池及溼地,提供各種水生動物、植物,以及水棲鳥類棲息之場域,讓來台的候鳥有一個休息補給站。這個生態型的林業園區,也讓羅東生態城市的生態型態,更具其構成特色。

貯木池轉為生態水池及溼地

羅東的另一個做法,就是導入綠建築的節能及生態設計元素,來強化其生態城市特性。例如最近才完成的羅東文化工廠,就是結合展演空間、展示空間、生態水池、透水綠地等特色所形成的大型建築。採用綠建築之節能設計手法,整個文化工場自然採光與自然通風良好,白天一整年幾乎不太需要使用人工照明,以及不需要冷氣空調之供應,使其建築設備耗電能夠降到極低的程度,因此降低大氣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其影響,有助於減緩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引發的環境災難問題。

而綠建築之生態設計手法,使文化工場基地留有大面積綠地及設有多個生態水池,增加陸域生物棲息與水域生物棲息,創造羅東有利於發展生物多樣性的小動物棲息環境;也創造出基地保水特性的景觀貯集滲透水池,有助於都市大地水涵養及大地水循環系統,並有滯洪之效果,符合多雨的蘭陽平原地區都市之需要。

文化工場是採取舊市區填充式(in fill)之土地使用規劃概念,減少羅東都市的擴張及交通運輸負荷,有利於羅東都市綠色交通運系統之發展,以及降低都市小客車交通運輸的耗油及碳排放量。

綠建築─羅東文化工廠

羅東全鎮11.4平方公里,總面積不大,非常適合發展自行車綠色運輸交通,因此也導入了自行車系統的環鎮路網,除了做為休閒之用,更兼具日常運輸交通之效益,以減少小客車的依賴,有助於羅東生態城市節能減碳型態之發展。

因為羅東大規模公共空間及建築的規劃設計,能確實正確反映台灣在地亞熱帶熱濕氣候環境的基本條件,且順應蘭陽平原多雨多水域的的生態條件,以及宜蘭位居東亞候鳥遷徙登陸的首站的全球獨特地理條件,因此逐漸創造出兼具節能與生態目標為主的生態城市型態,這種自我認知清楚而務實作法,值得台灣全國各都市朝向永續城市發展之深思。尤其近年來地球暖化氣候變遷,降雨量暴增且集中,都市地區必須提高其貯蓄暴雨水量之能力,羅東廣設生態景觀貯集水池之作法兼具都市防災功能,因此頗值得借鏡。

※ 本文轉載自生態與工程入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