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規模效應分類難成氣候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缺乏規模效應分類難成氣候

2013年09月27日
摘錄自2013年9月26日中國環境報中國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垃圾沒有經過分選,混合在一起處理,以為省事,其實走了彎路,帶來很多環境、經濟及社會問題。不分類,有機易腐的濕垃圾污染了其他幹垃圾,使許多幹垃圾難以處理利用,使處理技術複雜化,增加成本,進入惡性循環。

近日,湖北省武漢市將整個東西湖區(人口50萬,占武漢市城區總人口的7%~8%)作為垃圾分類試點區。在試點初期,東西湖區將按幹、濕、有害垃圾三分法,保證濕垃圾單獨收運、處理,製作肥料;幹垃圾在中轉站、分揀站進一步分類利用。目標為被最終填埋或焚燒的垃圾不到總量的1/2。

作為配套,武漢市將製定全市垃圾再生產業建設計劃與佈局規劃,並擬定優先級分步建設,確保垃圾回收產業鏈符合經濟規律。

一級:建立日處理200噸餐廚垃圾、濕垃圾生化處理廠,並保障製作成的生化肥料有銷路。二級:規劃建立利樂包、廢舊電器電子垃圾、建築垃圾再生產業,並逐步整合壯大廢紙、塑料和金屬等再生產業。三級:優化廢玻璃、紡纖和橡膠皮革等再生產業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