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掩埋場轉型公園 種植喬木遇挑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垃圾掩埋場轉型公園 種植喬木遇挑戰

2013年10月14日
摘錄自2013年10月13日聯合報基隆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基隆市天外天垃圾掩埋場8年前封場,環保局規畫轉型為復育公園。由於地底埋有垃圾,多年來種植灌木和綠草沒問題,但根部較深的喬木多難存活。工作人員發現,是紫薇、肉桂和台灣欒樹等喬木,在種植數年後,就會陸續枯死。工作人員挖除枯樹時,發現樹木的根部多半變黑或爛掉,研判是根部長進垃圾層後,吸收滲流水致死。

目前種樹會把樹穴加深到2公尺,再填入場區的廢土,希望提高生機,讓公園早日出現林蔭。環保局長江山鑫說,復育公園建設的過程和一般公園不同,復育的過程要比公園面貌重要,因此在開發公園的過程中,都是運用場址原有的資源,不會為了樹木生長,從外地運進土方。

樹穴加深和填土,仍不能防止喬木的樹根生長進入垃圾層,為了確保生機,江山鑫決定只在復育公園種植小樹,希望樹木慢慢成長過程中,逐漸適應當地的土壤條件,才更有機會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