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開放電子廢五金進口 民團轟環署進口公害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反開放電子廢五金進口 民團轟環署進口公害

2013年10月30日
摘錄自2013年10月29日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環保署擬放寬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把電纜、電腦、印刷電路板等廢五金由現行「有害事業廢棄物」改列為「一般事業廢棄物」,並開放合法進口。

多個環保團體今天(29日)聯合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環保團體批評環保署此舉是進口公害、圖利少數業者,只會加劇台灣環境負荷,呼籲環保署懸崖勒馬,立法院也應負起監督責任,阻止災難發生。

環保署日前提出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修正草案,計劃將廢電線電纜、廢電腦、廢家電、廢電壓器、廢印刷電路板及其他廢料等12項混合五金廢料,放寬認定為一般事業廢棄物。環保署官員表示,放寬認定標準後,這12項五金廢料就可合法進口,有助擴大國內再生業者料源,避免產業外移。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批評,這些廢五金中含有汞、六價鉻、鎘、鉛等有害物質,台灣沒有窮到要靠進口公害來救經濟,此大門一開,只是圖利少數廢棄物處理業者,卻讓全民受害、禍延子孫。

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理事長黃煥彰也指出,1970年代初期,台南二仁溪就曾因為業者燃燒廢五金以回收貴重金屬,讓該地方的水質與土壤遭受重金屬嚴重汙染,至今仍未完全消除,現在環保署竟然還打算合法進口這些公害到台灣,簡直是瘋了。

黃煥彰表示,根據國際巴賽爾公約精神,所有電子廢棄物應在地處理,台灣反而要將自己變成電子廢棄物的世界工廠,將土地汙染留給下一代子孫,完全不符合世代正義。

環保團體批評,環保署口口聲聲表示現在資源回收技術大幅提升,但處理有毒廢棄過程一定會造成汙染,國內事業廢棄物一年有1,800萬噸左右都處理不好了,現在又要進口國外廢五金,相當離譜。環保團體要求環保署懸崖勒馬收回政策,別讓台灣成為世界級廢五金垃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