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挖掘與地鐵工期 孰是孰非?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遺址挖掘與地鐵工期 孰是孰非?

2013年11月14日
摘錄自2013年11月13日新華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福建福州地鐵屏山站在建設過程中發現了2200年前閩越古城(冶城)遺址,考古工作還未充分展開,卻接到通知,按上級安排,屏山地鐵站考古將在11月30日截止,屆時考古發掘不管進行到哪裡,都將全部中止,還沒有發掘的部分遺址,將不再發掘。

這種分明強勢的、不顧惜文物保護的態度令人震驚,也令關心熱愛文物和歷史的廣大網友氣憤不已。常態下,在沒有不可抗拒的理由前,地鐵務必要在某時某刻開通的要求,更多是一種政績觀念作祟,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狠刹「四風」開展之際,且不論整改如何,或許,就眼下幾千年文明擺在面前卻依舊冷漠無視,就可以說明很多。地鐵,早晚都會開通,但幾千年文明真跡一旦被毀,就再也不會有了。

福州大學城市規劃系講師彭琳在接受電視訪談時說,如果在規劃階段,地鐵建設單位能充分考慮考古部門的意見,在選線時避開可能埋有遺址的區域,就不會出現現在的兩難境地。她認為,西安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們在地鐵工程規劃階段就做好了文物保護規劃,在施工階段考古人員跟著當「監工」,一旦發現文物,地鐵施工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