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種玉米 活化休耕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水稻田種玉米 活化休耕地

2014年01月27日
摘錄自2014年1月24日中央社苗栗縣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農委會苗栗農改場24日在公館鄉舉辦硬質及青割玉米栽培成果觀摩會,鼓勵農民二期水稻田改種省水作物,活化休耕農地。

苗栗農改場表示,苗栗地區大宗栽培作物如水稻、芋頭均屬水田栽培,缺乏與旱田輪作機制,增加病蟲害防治難度;硬質玉米屬旱田作物,採粗放栽培,收成後植株直接翻耕可增加土壤有機質,且品種抗病蟲害能力佳,可大幅降低防治成本。

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指出,青割玉米比硬質玉米早1個月採收,整株收穫後連穗切短給牛隻食用,或是充填壓實做成青貯料;台灣硬質玉米年進口量高達400萬至500萬噸,鼓勵農民利用水稻田栽培,不僅活化休耕田地,也有助提升國內糧食自給率。

根據苗栗農改場栽培試驗成果預估,硬質玉米及青割玉米每公頃產量可達6000公斤以上,加上政府補助契作費用,每公頃收益逾新台幣5萬7000元,較領取農地休耕補助金來得高,不少農民觀望評估以水田輪作玉米,取代休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