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帶上的核電廠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地震帶上的核電廠

2014年03月10日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陳忠峰、陳添寶、陳志昌、陳慶鍾、劉啟稜;剪輯:陳忠峰

福島核災過後,反核聲浪高漲,去年3月,台灣各地超過20萬人走上街頭,反核成為一股難以抵擋的民意。一年過去,核一、二、三廠持續運轉,核四爭議仍未解決。3月8日,北中南東各地上萬民眾,再度走上街頭,呼籲政府全面廢核...

3月8日上萬反核民眾走上街頭

雖然政府與政治人物不斷宣示:「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但是核安的前提,是對真相的了解,我們的政府與台電,對福島核災的真相,了解了多少?

旅居日本的作家陳弘美,在311之後發起「地震國告別核電」研究會,今年1月邀請日本國會311事故調查委員,也是福島核一廠四號機設計者田中三彥來台,解析福島事故的原因。日本國會調查委員會的報告直指,地震與人為疏失,是導致核災的兩大元兇。台灣跟日本一樣位於地震帶,核一、核二廠中間有山腳斷層,核三廠下方有恆春斷層,核電廠的耐震設計,足以因應可能發生的大地震嗎?

地震與人為疏失,是導致311核災的兩大元兇

包括台電與經濟部的網站都指出:「福島核一廠機反應爐相關設備,並未因強震受損,而是受害於隨後引發的超大規模海嘯。」但是,日本國會事故調查員田中三彥卻說:「真相恐非如此!」

311之後,國際間的核能專家都有一個疑問,原來福島核一廠一號機,有一組隔離冷卻系統(簡稱IC),這套系統是核電廠發生緊急事故時的救命設備,本來可以大幅減輕核災的嚴重性,為什麼沒有發揮功能?

福島一號機是所有機組中,最先開始爐心熔毀並且氫爆的機組,田中三彥從現場狀況研判,一號機發生氫爆的位置,正是四樓隔離冷卻系統所在處,極可能在大地震來襲時,獨立冷卻系統與反應爐相連的重要管線,已經被震壞。這項研判對東電有極大殺傷力,因為這顯示,福島核電廠在耐震設計上的根本缺失,而這是日本所有核電廠,都面臨的問題。

田中三彥指出,如果承認福島電廠因地震受損,日本政府就必須提高核電廠的耐震審查基準,並全面重檢,這是一項很麻煩的作業,所以政府與東電的報告,都不願承認電廠重要設備,是受地震損害。那麼,台灣呢?

日本福島核一廠的耐震設計是0.6G,台灣的核一廠是0.3G,核二、核三、核四都是0.4G,比福島電廠更低。四十年前,核電廠選址進行地質調查時,並沒有發現核一、核二之間,有一條北臺灣最重要的活動斷層:山腳斷層。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指出,核二廠距離山腳斷層只有5公里,位於斷層上盤的孕震帶上,萬一斷層引發大地震,核二廠岌岌可危。核三廠也有斷層威脅,民國98年地調所公布恆春斷層為第二類活動斷層,學者研判它就在核三廠門口的下方。

原能會表示,民國98年已經要求台電,進行運轉中核電廠耐震的精進作業,包括重新做海陸域地質調查、地震危害度分析以及耐震餘裕檢討及補強作業等等,計畫將耐震度提升到原本的1.67倍,但這僅在安全停機相關的管線設備上,至於廠房主體結構、反應爐基礎、圍阻體強度等等,則不在計畫中耐震提升的範圍內。台電表示,反應爐基礎等耐震評估並無問題,而核一、核二廠到105年底,核三到107年以前,要完成補強作業。原能會也表示,耐震補強是超越基準事故的防範措施,因此核電廠運作不受影響。

核二廠距離山腳斷層只有5公里

核一、核二、核三都必須進行耐震的補強作業,那麼興建中的核四呢?民國100年,行政院委託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完成的《我國因應重大天然災害風險之公共設施安全係數研究》也明確寫道「核一、核二廠耐震能力不足,核三、核四廠耐震能力提高刻不容緩,一旦發生地震導致冷卻系統管線接頭或基座破壞、備用發電機廠房建築倒塌等附屬建物、結構(非圍主體)受損,均將造成類似日本311福島核電廠之災難。」

根據台電委託中國地質學會,在1994年做的地質調查報告,核四廠的兩個反應爐中間,就有地質破碎帶經過。海洋大學榮譽教授李昭興等人認為,從周邊地質資料顯示,核四廠很可能位在多個地質斷層帶上。當地居民也出示核四開工時的照片,指出地層湧水問題嚴重。

去年9月,反核團體邀請曾經參與歐洲14個國家,核電廠壓力測試的獨立核安專家歐妲‧貝克來台。她認為,核四低估地震與海嘯的風險,加上靠近首都圈,不可能降低風險到可接受的程度,建議終止核四計畫。

由於外界質疑不斷,去年4月,立法院要求台電必須重做核四周遭海陸域的地質調查,調查報告已經在去年完成,目前還在原能會審查中。台電核能發言人蔡富豐表示,重新檢驗後,確定原本0.4G是足夠的,台電有信心目前的設計,沒有問題。就算發生超出設計基準的大地震,導致全電力喪失,台電也擬定斷然處置的程序,作為防止爐心熔毀的最後一道防護措施。

斷然處置的程序包括反應爐降壓、注水、排氣。田中三彥指出,「斷然處置沒有講的這麼輕鬆,福島核災發生時,電廠人員也企圖降壓注水,但是電廠全黑、餘震不斷,最後錯失時機。」核工博士賀立維表示:「斷然處置只是紙上談兵,是沒辦法實際演練的,國外對緊急釋壓這個題目,討論了十多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國家寫進程序書,台灣會比美日等核電設計國還要高明嗎?」

核四距離水源區的距離,也是一大疑慮。鹽寮反核自救會楊木火指著核四煙囪說, 未來核四如果運轉,反應爐內的氣體,將從這個巨大煙囪排放出去,距離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只有八公里,距離貢寮自來水廠的集水區上游的坑仔內溪,只有1200公尺。楊木火拿出原能會的輻射塵擴散模擬圖指出,核四如果輻射外洩,貢寮集水區首當其衝,但是核四歷次的環評會中,卻沒有討論輻射外洩可能對自來水源的影響。他認為核四的興建,是以北台灣人生命與飲水的安全做賭注。

曾經是福島核電設計者的田中三彥,在深入調查福島核災真相之後,開始發起零核電之路,他語重心長指出「台日都是地震國,核電廠的耐震設計,至少要採取跟日本相同,甚至超越日本的因應對策,在這之前,應該跟日本一樣停機重新檢查。現在日本54座核電廠全部停機檢查,台灣核電廠也應該要停機,重新檢驗機組是否真的沒問題,因為或許地震明天就會到來。」

許多父母冒著淒風苦雨,堅持抱著孩子前來遊行

3月8日,全台上萬民眾再度走上街頭,要求政府全面廢核,許多父母冒著淒風苦雨,堅持抱著孩子前來遊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賴偉傑表示,政府應該誠實面對核四不可能安全,把核電的所有風險做考量,不要再用公關方式欺騙民眾,應該勇敢往新的能源方向走。

面對民眾反核訴求,政府依舊回應: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那麼,面對日本國會調查員的忠告、專家的警告,政府應該更積極面對問題,以免核安流於口號。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