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亂 | 環境資訊中心

錯亂

2002年06月20日
作者:廖鴻基

四月中旬,一頭十公尺長、約一萬公斤的鯨鯊(豆腐鯊)洄游經過台灣海域,這頭鯨鯊被獵捕了。媒體大幅報導漁民搏鬥十四個小時的英勇獵殺過程,以及栩栩如生的報導魚體被拖回港後,消息傳遍整個漁村,民眾扶老攜幼如大拜拜熱鬧來到港邊觀看,漁人站在這頭鯨鯊上說,「我這輩子最光榮的一刻」。獵殺鯨鯊的漁民在報導中隱約被塑造成英雄、主角的姿態。

最後,鯨鯊被吊上岸後,嘴巴不時張開,仍有一絲氣息,民眾爭相上前圍觀並拍照留念。這頭鯨鯊的下場當然是被肢解賣進餐館裡。

鯨鯊到底該不該被保護?海洋資源該如何合理運用?不同立場將會有不同意見。獵者的行為雖不一定被贊成但還可以被理解。

鯨鯊獵殺事件不過短短幾天相隔,另一則新聞報導一條未成年鯨鯊繫著發報器在學術研究與官方的保育目的下,並在僱用漁船、漁人的協助下,在同一個港口被放流。小鯨鯊順利重回大海懷抱的那一刻,現場立刻響起了一陣歡呼。

綜合這兩件報導,我不曉得該哭還是該笑。

獵殺和放流?英雄與屠夫?天堂或地獄。

鯨鯊、漁民包括媒體記者在這兩件事上的角色、位置、遭遇,之間的關係與張力豈止矛盾而已。

簡直一場錯亂。

最後,我只能說,我是被這兩則報導難堪的戲弄了。

我幾乎無法形容看完這兩則報導後的細膩感受,許多年以後,當我們回頭看這兩則報導,也許可以明白這場錯亂的本質,也許,我們也才能夠體認這接連發生的兩件事可能是本世紀最大的一場荒謬。

春天四月,台灣海域並不單單只是熱鬧和好笑。

東北季風一波波減弱,海洋開門,賞鯨船開航的消息紛紛登上媒體。幾乎同個時段,同個海域,海豚被鏢殺、被砍做幾段、被查獲的消息也上了媒體。

這起屠殺海豚事件因為有法令規範,表面看起來並不如鯨鯊事件那樣荒謬。但是,這個案子引起漁民朋友極大的反彈,甚至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海豚嚴重妨礙他們的生計,海豚已經多到不應該再受保護等等。

雖然這是一個強調自由、民主、有話儘可大鳴大放的年代,但是,這讓人哭笑不得的事件,的確從不間斷的在我們的海域裡熱鬧上演。

獵殺和放流、賞鯨和殺鯨,竟然可以同時在同個海域並行,竟然可以同時在同時期的新聞被「平衡報導」。像是把火爐放進冰箱,像是在水族館裡灑網捕魚般的荒謬。

社會大眾是消費者,消費者有什麼需求,第一線的採捕者才會進行什麼樣的採捕。

如果我們還繼續吃食珍禽異獸,還繼續報導英勇的獵殺過程,還繼續塑造採捕者的英雄行徑,這些錯亂、荒謬、哭笑不得的事件仍將在我們的海域裡繼續進行。(本文原刊載於2002.5.18聯合報/聯合副刊)

海洋的.生態的.環境的.文化的.後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