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溼地日結合第66屆聯合國大會宣布「國際家庭農業年」的議題,將主題訂定為「溼地與農業:成長的夥伴」,傳達溼地與農業的關係密不可分。
在台灣,金山八煙聚落、花蓮港口部落、貢寮田寮洋多年來由林務局與基金會、在地人努力下,各自復育出別具特色的水梯田及豐富的「濕地生態」。地球日當天,透過自然筆記訪問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邱銘源,我們聽見台灣里山「八煙聚落」的美麗故事。
自稱「邱大俠」的邱銘源,三番兩次推翻主持人范欽慧尊稱為《里山台灣》導演或副執行長的頭銜,他說:「我很在意我做的事情有沒有符合公益。」
2007年的台灣光復節,帶著俠義精神做傻事的邱大俠成立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並鳴起「台灣環境復興運動」。2009年,邱大俠與基金會夥伴們花一年尋找八煙聚落的核心價值,發現幾百年前老祖先留下砌石老屋的智慧、北部最大面積的水梯田、蜿蜒在村子裡的圳溝、山泉水、三合院等珍貴資產。
起初,由於使用農藥,八煙聚落耕田乾旱,基金會苦思復育起步時,山水畫畫家李欽賢到訪,想像八煙田間大石頭襯映山林將會美輪美奐,建議基金會將水引進田中。之後,基金會不惜砸下成本讓八煙的旱田轉作有機的水田溼地,漸漸地生態復育,找回在地人兒童時期的蛙鳴,八煙居民林大目說:「我30年沒聽到青蛙叫這麼大聲,以前這片青蛙是叫到整座山會震。」
然而,台灣與日本的里山都遇到同樣的問題,聚落年齡層偏高、農村耕作減少、人口外流,復育里山談何容易?邱銘源認為:「台灣農村在台灣平原多數面積,目前台灣生態遇到問題是與人類發展競爭激烈,復興台灣環境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建立最小的有機農村,如果基金會能幫忙解決農村困境,我相信台灣環境復興的理想期期可待。」
在林務局與基金會五年復育計畫下,讓八煙「救世米」重現江湖,透過產品行銷、有機市集、社區藝術活動、社區導覽,聚落生活水準改善許多,光假日農村市集一位農民一天營業額能提升為1萬元,甚至社區蓋設遊客服務中心,建立起與外地人的橋樑。由於遊客漸多,邱大俠分享老農民半夜4點看到遊客踩田埂拍日出,讓老農民在春耕期都無法好好入睡,在此呼籲遊客們勿擅自走進生產區。
基金會也在去年12月完成《里山台灣》紀錄片,裡面完整紀錄台灣第一個加入聯合國里山倡議夥伴組織(IPSI)的里山農村──八煙聚落、花蓮豐濱港口部落的海稻米,及貢寮桃源谷的水梯田一路走來的艱辛路程,與蒐錄遠赴日本訪談「半農半X」作者塩見直紀。
【延伸閱讀】
-
線上收聽日期4/27 時間17:03 電台FM101.7
【自然筆記】:http://liverec.ner.gov.tw/auto/index.asp - 《里山台灣》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czeQzG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