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城市的調適之道 青年暢談轉型範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永續城市的調適之道 青年暢談轉型範例

2014年04月29日
本報2014年4月29日台北訊,郭叡報導

暖化腳步不曾趨緩,極端氣候的衝擊愈發劇烈,為了減災、降低原本加諸於環境的負荷,聚集了眾多人口和資源的城市面臨轉型挑戰。而越來越多人談論的「生態城市」概念究竟該具備哪些要素呢?

24日晚上,TWYCC(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在台北公館片場咖啡店進行議題討論,由台大化學系柯建佑同學主持,來自不同大學且不同專業領域的青年朋友,針對生態城市,以瑞典哈瑪比為案例,探討其如何自高汙染工業城轉型為生態之城,進一步釐清對生態城市的想像。

TWYCC的成員,舉辦討論會,討論生態城市。攝影:郭叡

面面俱到的生態城市

「一個健全的生態城市,必須具備著田園、都市、鄉村,三大關鍵元素於一身。」議題分享者之一,台大生傳系的方翔奕同學分享著他的想法,他也認為,一個生態城市的指標任務,不僅僅包括了大家所熟稔的均衡發展、優化能源、發展經濟,更應涵蓋促使社會公平、尊重歷史、豐富文化景觀,使得這個城市,成為低汙、節能、緊湊、充滿活力且與自然合諧共存的聚居地。

從高汙工業到永續典範

小組討論中。攝影:郭叡哈瑪比,一個瑞典,斯德哥爾摩近郊的港灣生態城,在1990年以前為一座高汙染的舊工業城區,但在1990年後開始都市更新,搖身一變成為各國永續發展社區之典範。

台大生傳系黃靖原同學指出其中一個特色,哈瑪比的廢棄物回收系統從最基礎的豎井式垃圾桶設置搭配垃圾真空回收系統,及其後端的垃圾處理,且在瑞典之全國97%廢棄物都得以回收,甚至還可進口其他國家廢棄物來進行處理,年產值超越瑞典工業汽車龍頭,兼顧了經濟與環保雙重概念,實現真正的綠色經濟。

無須開源,節流吧!

我們無法確定明天雨會下多少,但我們知道能省多少水。在水資源方面,哈瑪比把「節流」二字發揮至淋漓盡致,當地確立了廢水分級,針對不同等級的廢水,分別以不同方式處理,以便處理之後再利用,充份利用水資源而不浪費,且最終目標是達到95%的廢水能回收再利用,為未來氣候變遷下水資源短缺部份鋪造了調適之道,也成為值得各國參考的範例。

作者

郭叡

喜歡不會太甜的甜點,但更喜歡的還是透過各種有趣好玩的方式解決各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