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
「環境資訊中心」每日更新,提供豐富的環境新聞報導,包括開發案件監督、環境爭議事件、環境科學研究與環境公民行動。期盼藉由豐富與真實的資訊,醞釀有意義的行動。本頁涵蓋了台灣、中國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環境新聞報導,內容除了專職與特約編採人員的產出外,並有來自志工與公民記者的協助,以及各媒體環境相關議題的新聞彙整和摘錄。
2025-06-06 14:54
近年來,日本政府全力發展碳捕捉技術作為應對氣候變遷的策略。在台灣,經濟部今年提出的「減碳旗艦計劃」同樣提到透過混燒發電及碳捕捉技術來減少能源部門排放。
然而,多項研究顯示,碳捕捉技術的火力發電存在高成本低效益的問題,難以有效減少碳排放...
2025-06-06 14:53
近年來,日本積極推廣多種混燒發電技術,包括氫與天然氣、氨與煤的組合,宣稱此舉能降低火力發電廠的碳排放。
在台灣,台電去年與日本IHI、住友商事簽署「大林電廠燃煤混氨技術合作備忘錄」,致力推動混氨發電計畫,預計到2030年大林電廠將實現...
2025-06-06 10:37
6月5日
降低山域迷途事故發生率 林保署增設手機可通訊點標示、簡易路標
近年來全台登山人口數成長,山域事故案件也隨之增多。為降低迷途及創傷類案件等事故發生率,林保署5日公告,已在山林地區設置1381個手機可通訊點標示、3420面...
2025-06-06 09:54
這週六(6月7日)台灣步道日即將迎來十週年,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公布雙北步道鋪面複查結果,十年來台北水泥步道比例減少,但新北市水泥步道微幅增加,雙北整體仍是增加,統計步道水泥鋪面淨增加量有22公里。不過,天然步道在雙北市都有所增加,架高棧道的比...
2025-06-06 09:50
福島核災後,日本積極尋找低劑量輻射污染土壤的去處,但沒有地方想收。5月27日,日本召開閣僚會議,確認由官方帶頭,將部分「除染土」放在首相官邸的花壇,以加速民眾與地方接受度。但從民調結果來看,要在法定期限前將除染土移出暫時貯存場仍是一大挑戰。...
2025-06-05 10:43
6月4日
北市推氫能車 選定動物園試辦
台北市產業發展局因應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訂定「台北市氫能及其他新興能源發展推廣辦法」,鼓勵發展新能源、設置加氫站等。4日市府向議會法規會報告指出,未來首個試辦地點會選擇台北市立動物...
2025-06-05 10:40
歐盟今年2月上路的新規規定,每支寶特瓶應摻配25%的rPET(再生PET塑膠料)。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與三人恆好昨(4)日宣布成立「瓶到瓶」(Bottle to Bottle)專案小組,推動本土飲料商自願承諾2030年寶特瓶摻配至少30...
2025-06-05 09:41
印尼東爪哇的Tropodo村,曾以手工豆腐聞名,是當地人賴以維生的傳統產業重鎮。如今,這座安靜村莊卻因豆腐工廠大量使用進口塑膠垃圾作為燃料,成為全球環保組織的關注焦點。
而廉價燃料背後,卻是空氣污染、戴奧辛超標與塑膠微粒滲入食品的潛在...
2025-06-04 13:50
環境部昨(3)日宣布攜手企業與民間團體成立「抗高溫調適對策聯盟」,盼提升台灣抗高溫調適能力。環境部啟動四大策略,建置高溫防護地圖(Cool Map),台北市則推出建築綠化新制,還有業者推出涼感衣、水冷服等商品,共同打造全民抗熱新日常。
...
2025-06-04 10:56
海洋覆蓋了地球七成面積,全球1/3的人仰賴海洋維生,但氣候變遷、海洋污染等多重威脅,正讓海洋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據估計,全球六成的海洋生態系統已遭到破壞、退化且難以復原,到2100年,甚至有過半的海洋物種將面臨滅絕風險。
在海洋健康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