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Page 342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

2004-10-28 15:36
環境的改變對生物多樣性有多少影響?上週我們談到歐美的居民彷彿生活在森林中一般,自家後院就可以體會生物多樣性的美妙;七股濕地在建築了外堤之後,黑面琵鷺跟著多了起來;而每次大滅絕之後,提供了許許多多不同的生物出現在地球的機會。所以環境棲地的改變...
2004-10-26 13:53
工業化社會往往將自己的問題出口到其他地區,像是有毒廢棄物、工資低廉的工作、根深蒂固的礦業或伐木業。綠色和平國際組織亞洲區有毒物質活動的協調員馮 ‧賀南德茲表示,「骯髒科技」,尤其是大量的廢棄物焚化爐,也被轉移到了開發中國家。在4月14日,賀...
2004-10-21 17:47
我們一直有個觀念,環境棲地的改變,一定會造成生態系破壞,是造成物種滅絕的主因。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環境棲地的改變,勢必導致生物多樣性的改變,可是這種改變到底好不好?我們來看幾個因棲地改變造成生物多樣性變化的例子。 歐美單一林相 生活在歐...
2004-10-19 11:33
阿帕拉契的古老山脈被又深又窄的山谷切割得高低起伏,有些山谷還不比一個足球場寬。世世代代住在這些谷中的礦工家族,現在卻被這多年來把他們留在山谷中的產業之革新逐出他們的家園。這個稱做「山巔移除採礦」的新興產業,如同字面所示就是移除山頂的採礦法,...
2004-10-14 15:31
保育團體的組成類型有兩種:一種是針對某些偏好物種組成的同好會,轉而推動保育事務,就如我們上週介紹的蝶會、鳥會等;另一類則秉持某種相同的保育理想而成立,不是針對某一類的特定生物,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常簡稱為SWAN,...
2004-10-13 12:38
上個禮拜,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64歲肯亞女生態學家馬薩伊,這迴異於往常充滿政治爭議與西方觀點的名單,並把環境運動的層次擴展、全面深化並視為人類和平的出路,有其令人值得探究的歷史意義。 馬薩伊女士是生物學以及動物解剖學家,因為認知到森林破壞導...
2004-10-12 16:22
在奈及利亞東南部,私營伐木公司正在大肆砍伐這個國家最後僅剩的幾處雨林。這些硬木林是世界上最多種靈長類的棲息地,也孕育有全球大約20%的蝴蝶品種。 歐迪哈‧歐迪哈就是在十字河州伊雅罕社區中的森林裡長大的。1990年代中期,就在他拿到拉哥斯大...
2004-10-07 15:11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紅似火……。」這段耳熟能詳的歌詞,大多數人只覺得它是兒歌,小孩子唱唱就好了。但總有些敏感的人們,察覺到兒時長滿紅花的山坡,如今被別墅住宅區佔據;從前夏日午後跟三五...
2004-10-05 14:46
近來是草根運動者的黑暗時期。就在幾個星期以前,美國總統布希才將上百萬的反戰抗議人士駁斥為無足輕重的「特定團體」──他不但決意要忽略這個團體的意見,而且也的確做到。但,這世界唯一強權所顯示出的漠不關心僅僅是運動者所遭遇的阻礙之一。現在的問題往...
2004-10-03 15:11
今年3月,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的一份報告提出,過胖問題嚴然已經迅速取代菸害,成了可被預防的致命原因之第一名。現今37%的美國青少年與孩童有體脂肪過高的問題,肥胖已經成了一種流行性疾病。電視報導中,兩名女孩控訴McDonald,指稱其所供應的食物...

頁面

訂閱 RSS - 專欄 訂閱 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