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團體的組成類型有兩種:一種是針對某些偏好物種組成的同好會,轉而推動保育事務,就如我們上週介紹的蝶會、鳥會等;另一類則秉持某種相同的保育理想而成立,不是針對某一類的特定生物,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常簡稱為SWAN, Society of Wildlife And Nature)、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以下簡稱濕地聯盟)等,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
這類團體各有不同理念,但大致都認為談生物多樣性絕對不可能略過人類這個因素,因為人類若是對自然不夠了解,就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許多保育團體都是以舉辦自然活動,帶領民眾認識自然,進而了解永續利用的重要性。例如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就是「以帶領大眾貼近大自然為目標,藉由認識自然,瞭解自然,愛護自然,從親近泥土、山嶽、河川中,傳遞綠色家園需要永續發展的理念。」
另外有一些團體認為,除了帶領民眾認識自然之外,還需從決策面著手,如濕地聯盟就致力沿海漁業保護、本土魚類復育、催生海岸法、保護區規劃及經營管理,並出版書籍,及從事解說教育工作。這些工作涵蓋野生動物保護、海岸保全、水資源維護、漁業資源保育及教育推廣五大類,必須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並且要有學術研究做為依據,所以勢必與其他學術機構或研究性社團合作。
這類保育團體的工作人員,大半是義務性質,為了理念默默付出。而團體的營運經費,除了少數社團是由企業成立或接受政府資助外,一般保育團體的經費大多是來自於會員的會費或民眾捐款。由於不是針對特定物種,不容易吸引大眾的注意,所以這類團體,在人力與經費調配上,往往捉襟見肘,因此在宣導時,經常還是藉由賞鳥、賞蝶、賞花等活動來達到宣傳目的,有時反而會模糊團體的理念。
在保育社團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狀況下,類似名稱、類似功能的保育團體其實不少,有些甚至只是掛有保育之名,卻未見保育之實,這不但會分散資源,也混淆大眾的認知。因此有一些團體開始串連合作,推動政府正視自然生態保育。生態保育聯盟就是數個保育團體在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法之後成立的,目的是結合更多的保育團體,更能傳達保育理念。目前「加盟的相關保育社團」約有40個,堪稱國內最大的保育聯盟,這個聯盟若能成功整合,相信對於生態保育與生物多樣性的推廣將更為有力。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 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利用 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利用,是讓我們能夠永久而持續的使用所有生物及自然資源。因此 「永續利用」 一定會包含利用生物多樣性的方法,這樣的方法應避免過度使用,而造成長期性的生物多樣性衰退,並且保存生物多樣性的潛力,以滿足當前及未來人類的需求。 Sustainable use of biodiversity Sustainable use of biodiversity, is essential to achieving the broader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s a cross-cutting isue relevant to all biologic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use entails 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ethods and processe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biodiversity to prevent its long term decline, thereby maintaining its potential to meet current and future human neds and aspirations. |
【相關網站】
☆內政部社會司人民團體:可查詢登記立案的全國性保育相關社團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