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Page 10 | 環境資訊中心

專欄

2022-09-25 20:47
2021年9月中國宣布海外「退煤」之後,國內政策、金融等領域支持力道加大,帶動海外能源投資逐漸低碳化。但中國仍需改革海外能源投融資模式,以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 2019年12月,肯亞前總統甘耶達(Uhuru Muiga...
2022-09-23 08:00
每年的森林大火,已成了加州人生活的一部分。自2000年後,加州平均每年得歷經8000多場森林野火,燒毀面積廣達75萬英畝。但不少機構發現,單靠人工或科技力量顯然不足,唯有同時仰仗自然界和生態物種的幫助,才能造就最好效果。如拜託河狸築壩、打造...
2022-09-22 09:28
編按:「台灣獼猴數量是增加還是減少?」在獼猴保育議題上,這應該是最常被提及的問題之一。1997-2000年間,台灣有了首次以全島為範圍的獼猴族群調查,不過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大範圍的調查。「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BBS Taiwan)團隊有...
2022-09-20 08:00
距COP27只剩50天,世界氣象組織(WMO)攜手多家專業機構發表《United in Science: We are heading in the wrong direction》重磅報告,對於因俄烏戰爭引發化石燃料反撲潮的世界提出三大警...
2022-09-18 20:32
經歷20年發展,中國生質柴油形成了以餿水油為原料的出口型產業,但中國國內市場依然沒有打開,原料供應和應用場域仍存在不確定性。 在上海的一個加油站,工作人員正在給公車加B5生質柴油。圖片來源:Pei Xin / Alamy ...
2022-09-16 10:12
在德國與台灣,「經濟、效率、規模」似乎成了綠能發展政策的主要走向。大型再生能源公司大量限縮公民電廠生存空間。除了持續培養每位公民參與能源轉型的熱情,政府對公民電廠祭出更多制度性的保障,如公民電廠設置規範更加彈性化、補助申請程序簡化等,將是公...
2022-09-15 09:28
編按: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估,過去一百年,全球因農耕方式轉向種植基因單一、高產量的作物,已流失75%的作物遺傳多樣性。為了保育遺傳多樣性,在同時面對氣候變遷、人為開發造成棲地破壞等外部壓力之下,科學家們與時間賽跑,透過種子庫及在地傳統...
2022-09-13 08:20
在德國與台灣,「經濟、效率、規模」似乎成了綠能發展政策的主要走向。大型再生能源公司大量限縮公民電廠生存空間。除了持續培養每位公民參與能源轉型的熱情,政府對公民電廠祭出更多制度性的保障、如公民電廠設置規範更加彈性化、補助申請程序簡化等,將是公...
2022-09-12 08:23
2019年巴格達的一場抗議腐敗、缺少就業機會和公共服務不足的示威活動(圖片來源:Khalid al-Mousily / Alamy) 接下來的兩場聯合國氣候談判將在中東和北非地區(MENA)舉行,COP27大會將於今年11月在...
2022-09-12 08:20
旅遊業在2022年終於谷底反彈,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截至2022年5月全球旅遊人數已經回復到疫情前的一半。然而,當我們正期待回到過往可以自由出國旅遊的日子時,世界各地的旅遊景點紛紛因氣候變遷出現了極端的天氣狀況。 圖片來...

頁面

訂閱 RSS - 專欄 訂閱 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