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專題
2023-10-11 10:53
秋季日頭依然熾烈,總統府前,內心煎熬的居民高舉標語,「反徵收、護家園」。他們抗議的是龍潭科學園區三期擴建案。為了支持半導體產業,2022年11月3日,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正式宣布國科會啟動計畫,由竹科管理局負責。居民朱雪枝難過的問:...
2023-10-05 16:57
台灣有三種一級保育類淡水魚,生活在高山的櫻花鉤吻鮭,經過多年復育,數量已達到一萬多尾,然而,生活在淺山到平地溪流的巴氏銀鮈及飯島氏銀鮈,由於棲地與人類生活環境高度重疊,極易受到人為干擾,研究也相對不足。究竟牠們面臨什麼樣的威脅,我們...
2023-10-05 14:42
台中原住民部落大學,2023年4月分在大雅區一處彷彿小部落的區域,開始竹屋課程。每週一次,總共36小時課程。一間有著原民傳統技藝和現代建築工法的竹屋,短短兩個月從無到有。
6月初,來自中部不同地區的原住民盛裝出席,也有...
2023-10-05 14:38
2017年3月,台中市南屯區文山掩埋場,枯木悶燒多日,造成空污嚴重,引發社會關注。面對廢樹枝如何處理,台中市思考回收再利用,同年8月首創廢木料銀行;2022年,台南市也設立廢木料銀行,什麼是廢木料銀行?如何將廢樹枝轉化成可利用的資材...
2023-09-27 10:49
30x30是什麼意思?這裡說的是,2022年底,在加拿大舉行的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會議(CBD COP15)。會中決議,各國的陸域、水域面積,要在2030年,至少各達到30%,被有效保護與管理。包含了各國的法定保護區。...
2023-09-20 10:42
為了配合鐵路地下化,高雄機廠在2013年搬遷到屏東潮州,原本在鳳山,廣達31公頃的舊廠區,台鐵計畫開發再利用。由於高雄市府提出的計畫案,恐讓綠地變得破碎,於是部分居民和環團發聲反對,呼籲集中開發保留綠地。
「這裡有一個...
2023-09-13 10:57
創建於1924年,日治時期大正13年,即將建校百年的新竹女中,校園景觀跟最早時期的樣貌,幾乎不同。但校園中一座1932年落成的小禮堂,過去90年,沒有跟著一棟棟已經消失的老校舍,歷經改建或重建,很大程度保留最早的狀態。
...
2023-09-13 10:50
來到湖邊,人的心很容易靜下來,但池水中,台灣的原生魚不平靜。生活在埤塘的靜水型原生魚,遭遇棲地消失、水質污染、外來種入侵等多重威脅,有一群人,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搶救生活在埤塘的台灣原生魚。
基隆金龍湖 大嘴巴家族外來種...
2023-09-13 10:22
流經新北市淡水區的公司田溪,在出海口北側,有片填海造陸的土地。一半已經用作水資源中心,另一半原本規劃作為焚化爐用地,但閒置至今。營建署規劃將焚化爐用地變更為產業專區,部分居民認為不妥。這塊向大海要來的地,用來做什麼才是最佳方案?
...
2023-09-06 10:59
過去封山近十年的丹大林道,到2019年開放山友徒步入山,2022年開放動力兩輪入山,2023年則全面開放,不再做人車的管制;意味著只要有申請入山證者,你可以用你想要的方式進入到丹大林道。
2023年4月1日的凌晨起,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