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新生活
2019-03-28 16:18
「生質燃料有相當成本是用在運輸,如果能在農業大縣,利用稻桿等農業廢棄物來做的話,每度電成本可以降到0.8元左右。」
生質能發展潛能大。Photo by Katya Austin on Unsp...
2019-03-21 13:59
因為農用型太陽能是以繼續耕作為目標,讓農民一邊栽培作物、一邊獲得發電外快,在同樣的一片土地產生新的附加價值,並非尋求最高利益的投資考量。
太陽能板。圖片來源:日本營農型發電協會
十一月初的公投辯論...
2019-03-14 16:31
「以後他們不能再泛泛宣稱,即便氣候變遷不斷加劇、世界局勢愈來愈艱鉅,自己仍然可以經營得很好。」
埃克森美孚。圖片來源:Mike Mozart (CC BY 2.0)
從紐約到舊金山、從奧克蘭到羅德島,在氣候災...
2019-03-08 10:25
城市產生的碳足跡約有1/3來自公共交通和建築等基礎設施,只要當局對症下藥,把公共運輸系統(公車、火車、地鐵等)轉換到更低碳的能源,或針對住宅樓宇設定必須遵守的能源效率標準,就可降低至少25%的排放量。
城市的確是主管當局必須優...
2019-02-28 11:30
「根據知名倡議組織C40的統計,國際有27個大城排碳量皆從2012年起逐年下降,如今約比高峰期減碳一成。更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是,這些城市的經濟並未因此被拖垮,不僅每年維持3%的平均成長率,人口也同步增加1.4%。」
2018年底在加州盛...
2019-02-21 16:41
日本地熱蘊藏量高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與印尼),如此充沛資源怎能不用?再來,和太陽能、風力不同,地熱不但同樣是低碳能源,更具備極高的發電穩定度。
超臨界地熱發電技術。圖片來源:NEDO網頁
2018年9月份,日本...
2018-12-07 08:03
上一篇透過倡議組織RE100的最新年報,一窺國際龍頭企業推展綠能的腳步。不過平心而論,RE100會員多是處於雲端之上的品牌大廠,環保團體除了希望他們本身多用綠能,更寄望透過他們的力量向供應鏈施壓,從上到下地帶動綠能應用風氣。
這次,筆...
2018-11-30 10:00
發酵一年多的「蘋果施壓供應商吃綠電」新聞,迫使許多台灣廠商開始構思如何提升綠能比率,其效果之大,甚至超乎政府法令要求及環保團體賦予的壓力。想知道國際企業採用綠能的風氣有多興盛嗎?從「RE100」最新年報裡頭,應可窺知一二。
大廠齊聚,...
2018-11-23 08:59
博爾瑟勒核電廠。圖片來源:wikipedia(CC BY-SA 3.0 )
荷蘭的核能發展鮮少人知:論推動核能,其占比遠不如核電大戶法國;論反核態勢,也不如全面廢核的德國。在荷蘭的能源結構中,核能僅占發電量約3%,不到...
2018-11-22 10:21
當台灣社會因深澳燃煤電廠(後宣布停建)質疑政府的能源轉型決心時,荷蘭正積極擘畫以再生能源取代煤電的能源轉型路徑。
離岸風機。此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Steffen Schobe(CC BY-NC-ND 2.0)
面對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