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加入國際能源總署培訓 能源政策如何帶動綠色經濟? | 環境資訊中心
減碳新生活

台灣人加入國際能源總署培訓 能源政策如何帶動綠色經濟?

2019年11月15日
文:楊宗翰(英國牛津大學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榮譽律師)
「世界目前面臨的許多挑戰──氣候變化、能源安全、電力供應等──世界各國只有通過實施良好的能源效率政策,才能同時迎向這些多元挑戰。」

今(2019)年5月下旬,我前往總部設於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以下簡稱IEA),參與了一項以能源效率為主題的政策培訓課程。

培訓目的與主要方式

這個為期一週的培訓課程,迄今已經舉辦了第11屆。它是IEA專門為各國政府(尤其是希望針對發展中國家)年輕世代政策制定者(next-generation policy makers)所提供的一套系統性且相當密集的訓練。

參與者可以自由選擇參與五組平行課程之一,每組能源效率課程有各自不同的探討重點,例如:建築、企業、家用電器和設備、城市、能源效率指標和評估。而具體的上課方式,則是由來自IEA的專家通過交互研討的方式,指導課程參與者,形式包括:講座、討論、實踐練習、實地考察、企業參訪和各類小組活動。

在開幕致詞時,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博士(Dr. Fatih Birol)即強調:能源效率作為第一能源的重要性,也因為這個重要性,促使IEA啟動了此一系列的培訓活動。他說:「世界目前面臨的許多挑戰──氣候變化、能源安全、電力供應等──世界各國只有通過實施良好的能源效率政策,才能同時迎向這些多元挑戰。」

另外來自巴西、瑞士和英國的大使,也一同參加了開幕會議,並分享他們在各國推動能源效率政策的經驗。像是巴西駐巴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大使兼代表Carlos Márcio Cozendey,則特別讚揚IEA是透過培訓,提供未來更多國際合作的機會,他說:「能源效率在巴西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議題,通過國際能源署的國際合作,以及與不同國家進行雙邊合作,將是巴西能源效率政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本次會議我們很高興也有許多的巴西代表參加。」由此,我們看出開發中國家對於國際能源總署提供之培訓與未來合作機會的重視。

而英國與瑞士的代表,則是持續表達英國與瑞士政府對於此類培訓課程的長期贊助,並且簡要分享能源效率政策在英國與歐盟的最新進展,與所有的與會來賓進行交流。

總而言之,這個能源效率課程當初設計的主要目的在於:分享IEA近年在國際層次提升能源效率的實踐經驗、協助各國政府設計推動節能政策,最終並希望能促成全球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溫室氣體之共同減排。

國際能源總署於全球能源治理之角色

IEA 成立於上世紀70年代的全球石油危機之後,目前該組織一共有28個會員國,以及8個聯盟國(association countries)。近年由於中國大陸、印度與東協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能源市場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像是中國大陸已於2015年成為正式的聯盟國(相當於觀察員的身份)。其它重要的聯盟國(觀察員)還有像是印度、巴西、印尼、南非、泰國與新加坡等。

從歷史演變的角度來看,國際能源總署當初的成立,正是由於能源進口國之間為確保能源安全目標的結盟,儘管近年逐步增加該組織會員國與觀察員的多元性,然而在實際決策上, IEA似乎仍是由OECD等已發展國家(如:英美與歐洲等國)為主導的國際組織。而其組織的主要功能與目的,除了近年逐漸加強在全球能源治理與能源國際合作事務,IEA一向以蒐集整理與分析各國能源資訊,以及培訓世界各國能源政策官員(與其他企業人士,研究專家等)為其最重要之成就。

因而,也就是在如此的背景下,本培訓提供世界各國與國際能源總署,深化連結的最佳機會。當來自世界各國的能源專業人士,一同參與了國際能源總署的培訓,相信可將能源政策(例如能源效率)相關的知識與實務經驗帶回各國,這對於未來的全球能源治理與推動國際能源合作,也會是重要的基礎。

像這次2019年於巴黎的能源效率政策培訓課程,就一共吸引了世界超過40國的代表,課程參與人數約為120人。迄今,IEA的能源效率培訓,已經訓練了超過90個國家,總數約1400位的能源專業人士。

而根據國際能源署內部的統計資料,申請的人數不斷在增加,今年大概是400到500人,而其中又以來自印度、中國大陸、中南美洲與東協等國的與會人士為多數。由此可見,這些開發中國家對於能源議題的重視程度正在上升。

申請過程與觀察建議

由於我國目前並非國際能源總署之正式會員國或觀察員。因此,這次我個人是以英國牛津大學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的學術職稱申請參與IEA的能源效率培訓。

然而,在實際申請與參與受訓的過程之中,我也有機會對於此一重要的國際能源組織,有了一些比較近距離的觀察與個人體悟。在此很高興能與有志於參與國際事務的台灣青年朋友分享,也希望藉由傳達IEA培訓課程的資訊,未來對於我國之國際能源合作與能源效率政策,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在實際申請的過程中,我發現IEA無論對中華民國或是台灣之政府稱謂,目前似仍採取「冷處理」模式。要不是不置可否、長期擱置申請,就是自動移除相關之政府稱謂。

後來,我是經過與IEA透過電子郵件的溝通協調,才得以英國的學術現職參與。而在受訓的過程中,我也有機會與IEA官員談及此事。他們並未正面回答,只客氣地說,過去也有來自台灣研究單位與企業的專業人士參與過IEA的政策培訓。

依此經驗,我建議台灣青年朋友,未來仍可多透過企業、學術研究單位、非營利NGO甚或個人名義,勇於參與許多國際組織的活動。一方面,我們能將最新的國際動態,一點一滴地帶回故鄉。另一方面,也培養自己的膽識與應對能力。例如:在申請的過程中,如何與國際組織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在受訓的過程中,如何與來自世界各國的代表,很自然地交流,互相學習,並且建立長久的友誼;遇到困難與挑戰的情況,又如何能夠不失風度地表達自己的主張,並且培養臨場隨機應變的能力。

而我們政府對於青年個人自主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也應投入資源鼓勵、協助資訊彙整,或有計劃地提供事前培訓,而不只限於鼓勵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因為國際政策的實務動態,也具有時效上的重要性。

IEA能源效率培訓所傳遞的關鍵訊息

在課程重點上,IEA不斷強調:從過去能源效率本身即是一種「隱形能源」,似乎隱藏在並不顯眼之處。然而,根據近年IEA的統計,全球能源效率投資的資金額度與所能產生的節能效果是如此巨大。所以,各國政府應將其視為最重要、最具有「開採」價值的「第一順位能源」(first fuel)。

IEA為幫助世界各國釋放能源效率的巨大潛力,建議政府制定、實施和衡量能源效率政策的影響。通過建立共通的政策成效數據庫,IEA目前追踪全球200多個國家、地區和經濟體在能源效率政策進展。IEA還持續發布世界能源投資報告,每年報告中都會公佈有關全球能效投資的相關數據,以及IEA對於全球能源服務公司(ESCO)所進行的市場調查。

IEA認為,全球隊能源需求的增長超過了能源效率,但一個更高效的世界是可能的。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為1.9%──這是自2010年以來增長最快的時刻。在經濟強勁增長的帶動下,能源需求的推力超過了能源效率同時期的改善進步。因此,能源密集度──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一次能源消耗──在2017年僅下降了1.7%,這也是這十年來最慢的改善速度。

自2014年以來,通過新興經濟體能源效率計劃(E4計劃),IEA一直與巴西,中國、印度、印尼、墨西哥和南非政府以及包括區域和多邊平台進行密切合作,例如:東南亞國家(東協)和20國集團。總體而言,六個E4國家佔世界當前能源使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預計到2040年將超過全球消費量的40%。因此,在這些發展中國家中,挖掘能源效率的潛力,對於全球與這些國家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

IEA認為,在設計能源效率政策時,必須思考多元目標(multiple objectives)。而且推動能源效率,也可以獲得多元的政策效益。亦即,一個「好」的能源效率政策,不僅需要減低能源消耗,同時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與環境污染、發展綠色經濟、創造就業市場、促成科技創新、消除社會貧困、增進公共福祉等多元效益。

IEA曾提出7大優先領域(包括建築、都市規劃、產業、運輸、工業設備等)與25項具體增進的能源效率政策建議(例如:資訊分享與能力建設、能源管理措施、金融財務措施、市場手段、能源效率目標設定、科技創新、供應鏈管理等)。該課程將學員依照有興趣的產業類別與優先領域,分組上課。並且課程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時間,是在分別介紹這些具體增進能源效率的政策工具,在世界各國實際履行的成功經驗,以及相關的成效評估。

根據IEA的估計,若徹底執行這些政策措施,到2030年可節約的能源將超過每年82 EJ(兆焦耳),為目前全球能源消費量之17%,同時減少7.6 Gt(十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若要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所設定的目標,IEA認為其中「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是溫室氣體減量的關鍵策略(貢獻度達80%)。

為了達成聯合國新的永續發展目標,世界各國需要持續增加再生能源於電力、供暖以及運輸部門中的使用。這是因為考量供暖與交通運輸部門,它們分別佔最終能源消耗量的50% 與30%,因此針對這兩個部門所採取提升能源效率的行動,尤其具有重要性。

而在實際推動上,IEA強調,政策設計最佳的模式,應該是各類政策工具的混合使用、積極建立量化的評估指標、締結企業與政府間之實質夥伴關係,以及強化國家預算或財務融資上對於能效政策之長期支持。

此外,在IEA的建議中,政府須思考如何協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升能源效率與綠化其商業模式。各種新的數位科技(如:行動、雲端、大數據、區塊鏈與人工智慧等)在此過程中將有廣大運用潛力,值得政府投資相關研發工作。

在這次培訓課程中,IEA也安排我們參訪了GE奇異電子企業,如何在歐洲的自由化能源市場中,推動能源效率的政策。並且透過其數位化的科技,為消費者提供智慧型節電的家用量表,以及行動手機App等,創造許多新興的商業模式。此外,除了專業的能源課程外,本次課程IEA也帶領世界各國的參與者,在一天的課程結束後,也一起搭船同遊了巴黎的塞納河,在河上欣賞美麗的巴黎日落與鐵塔的浪漫風情。

對於台灣能源政策之啟示

台灣一向倚賴大量進口能源,擁核/非核現已陷入政治對立難題,加之再生能源發展也面臨相當挑戰。因而,能源效率政策於此時尤為關鍵。

根據台灣的能源轉型白皮書《節能目標暨路徑規劃》重點推動方案2018 年 6 月 20 日公開版本,我國規劃 2017 至 2025 年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4%,電力密集度年均改善 2%。

根據IEA所提出之架構以觀,台灣亟需一個上層的、可涵蓋各種多元目標的國家級能源效率政策,來達成這些能源效率目標,並加速調整相關之法規架構。目前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似為一理想之高層統籌與協調各部會之單位。因在其所公佈的現行「十大專案」中,已有節電部分。而此項內涵可再擴充為國家整體之能源效率政策,並同時結合產業轉型、科技創新與金融機構等多方支持,使台灣在推行能源效率政策之同時,完成綠色經濟與產業升級,並將科技與經驗know-how妥善包裝,輸出至新興市場國家。

此外,根據IEA統計,為達到高能源效率的目標情境,預計在 2017 到 2025 年間全球尚需投資 5,840 億美元,而在 2026 到 2040 年間則需加碼投資 1.3 兆美元於提升能源效率之領域。IEA 也指出,由政府主導之能源效率財務誘因機制,於2017年之金額總數約 270億美元,其中是以投入電動車之數額最高,達到約 80 億美元,其次則在於建築部門的 65 億美元、接著是投入工業部門的部分也約有 60 億美元。而在政府投入的財務誘因中,接近半數是以補助和補貼(grant/subsidy)的方式為主,其次約三分之一是透過減稅的方式。台灣在推動能源效率的政策上,應考慮投入更為強力之財務支援,並同時運用多元的財務誘因。

而在多邊能源合作上,由於IEA原則上是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之成員國為基礎,於1970年代之全球能源危機後所設立之國際機構。我國目前已為OECD的觀察員,有相當基礎條件得申請加入先成為IEA的聯盟國(association country,相當於觀察員),或考慮在現有的平台(如亞太經合會APEC)之上,進一步加強與IEA之合作。

國際能源署於今年繼續舉辦首屆非洲能源效率培訓週,並於7月在新加坡舉辦專門的綠色建築培訓項目。有興趣者,請關注IEA網站每年相關課程與線上開放日期。

而有關這次上課的所有講義與投影片檔案,則可在此網頁進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