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危機 | 環境資訊中心

入侵危機

代表圖: 
2023-12-14 09:33
黑眶蟾蜍(學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廣泛分布於亞洲許多國家,在森林、池塘、濕地或人造埤塘等鄰近水域環境,甚至是住宅區都有機會發現牠們的蹤跡。當遇到危險時,黑眶蟾蜍耳後腺和身上的疣能噴出毒液禦敵,牠們同時還有...
2023-07-13 10:08
編按:曾列台灣十大外來入侵種的多線真稜蜥, 30年間向北擴張且遍及離島。由於體型優勢、適應力強與食性廣,使得體型、棲位與分布相近的原生種長尾真稜蜥成了潛在受害者。今年初,科博館的兩爬團隊根據長達20年的調查與研究,證實了長尾真稜蜥正在被多線...
2023-07-06 10:14
2016年生態學家麥克斯威爾(Sean L. Maxwell)發現,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評估的8688種近危或受威脅物種,因外來入侵種危及的物種就高達2084種。外來種已成為現今生物多樣性流失的主因之一,其造成的負面影響大致...
2023-06-14 10:46
有「綠色諾貝爾獎」之稱的高曼環境獎(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於4月24日頒獎。 這個由美國慈善家羅達高曼(Rhoda Goldman)及理查高曼(Richard Goldman)在1989年成立的獎項,...
2023-03-28 10:06
雀鯛是一種珊瑚礁魚,向來有「海中農夫」之稱。牠們會在海中養護一塊塊不到0.5平方公尺的小小「藻田」,靠著藻田養活自己。加勒比海地區有種雀鯛甚至會在藻田周圍「放養」體型細小的糠蝦,用蝦子的排泄物作為藻田肥料。要是有人膽敢動藻田主意,哪怕只是偷...
2022-09-08 09:31
稀有植物引人注目,雖然容易招來採集危機,但保育上更受關注。在《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被評定為「暫無危機」(Least Concern,LC)等級的物種,也就是所謂的常見或普遍植物,鮮少受到人們的關注,卻因人為不當引進並隨意野放的外來植...
2020-10-13 10:37
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生物學家與資訊學家——安妮‧辛普森(Annie Simpson),8月底應邀台灣大學「公民科學發展論壇」專題演講,分享如何管理及運用公民科學計畫的數據,解決人類面臨的生態問題。 ...
2020-07-22 10:59
一份發表在《全球變遷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的新研究指出,全世界的外來種動植物增加可能導致生物多樣性急劇喪失,甚至對生態系統造成永久性破壞。 這項研究以專家調查的方式探討本世紀全球的各種趨勢將如何影響地球...
2019-07-05 14:02
一度是寵物店熱門商品的外來種綠鬣蜥,在寵物飼養熱潮過後,民眾不想養便棄置於野外,如今卻造成南部地區野外族群大量繁殖,成為入侵種。屏東縣是綠鬣蜥入侵最嚴重的地區,因棲地環境適合又沒有天敵,因此數量越來越多。 屏東縣政府日前公布「移除綠鬣...
2018-10-27 10:33
外來種防治在各國都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同樣為島國的日本,即制定一套《外來生物法》。一經指定為特定外來生物後,禁止養殖、栽培、持有以及遷移,並予以驅除;不過,要名列特定外來種名單並非易事,常有緩不濟急的問題。雖指定外來生物的條件是境外移入,國...

頁面

訂閱 RSS - 入侵危機 訂閱 入侵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