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
2005-01-05 17:02
在2004年,環保人士最感欣慰的一件事之一,就是俄羅斯終於決定批准京都議定書。早在2003年,歐盟即已通過京都議定書,並且隨即著手進行溫室氣體減量的工作。然而相對於歐盟的積極態度,俄羅斯的立場可說是搖擺不定。在2004年4月間,普廷的經濟顧...
2005-01-04 13:30
歐盟將在2005年1月推行排放交易機制,以遵行京都議定書中的規定內容,但卻因各國先前釋出了過多的排放權而造成推行上的困難。
歐盟排放交易總署為歐盟主要負責此議題的機構,而各國亦依其要求訂定了「國家排放分配計劃」(National Allo...
2004-05-24 15:08
百科博士
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根據環保署的環保名詞定義為:從太陽輻射出來的光線原本波長較小,越過大氣層時可以穿透具有與玻璃一樣效應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 氮、臭氧、氟氯碳化物等氣體而抵達地球表面;然而,抵達...
2002-07-04 11:15
林園工業區是台灣最重要的石化業集中地。1988年9月至10月間,該地區居民圍堵廠區,迫使十九家工廠陸續停工,居民且強行闖入污水處理廠,切斷電源阻止運作,幾近動搖台灣引以為傲的石化業。事端擴大後,由經濟部官員及縣長、立委出面進行為期五天的協調...
2002-06-24 11:14
德國,波恩,2002-06-11(IRN)-國際河網(International River Network)今天在聯合國氣候會議上發表報告,總結了最近就大壩與水庫排放溫室氣體所進行的研究,我們在30個水庫量度溫室氣體的資料。但是,氣候會議...
2002-03-26 21:46
根據2001年前10個月的全球氣溫資料顯示,2001年將有可能成為自1867年開始記錄氣溫以來,第二個最溫暖的年度。隨著氣溫最高的1998年之後,2001年延續了1970年代以來,幾乎都是破紀錄之氣溫升高的強烈趨勢;自1867年以來,15個...
2001-12-12 09:57
聚焦世貿的同時,另一件國際環保大事-「京都議定書」,也在十一月間達成協議,對六種溫室氣體減量的幅度、時間表、計算方式、彈性機制作成施行細則。這是繼九一一事件後,最盛大的一次國際會議,共有一百七十一個國家,四十四位部長,近四千五百人出席。
...
2001-04-24 23:08
去年就有一些進展的先期跡象突顯出來:
*來自12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於12月簽署一份歷史性具法令強制力的條約,將嚴格限制使用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冰島宣佈進行一項前導性嘗試,有效地利用地熱及水力來生產氫氣,可作為汽車和漁船的燃料,...
2000-06-19 16:13
許多水力發電計劃距離「綠色」還遠得很,比大型火力發電廠把更多的溫室效應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因為,這些水力發電設備中含有許多腐敗的植物。全世界最大的大型水壩投資者,也是世界銀行支持,由科學家、工程師與環境學家組成的團體-世界水壩委員會如是說。 ...
2000-06-06 20:21
即使眾人未達成協議,污染工業的遊說團與其國會支持者已宣告京都議定書失效。然而,有關京都議定書終結的報導事實上卻過於誇張。想使足夠國家批准此協定的路途依舊坎坷,但是,推動力正逐步增進。
京都議定書的重要性難以誇大。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