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這個季節的台灣,常常會遇到寒流來襲。冷氣團浩浩蕩蕩從北方南下,東北季風在此時,最為劇烈,總是把大國內地的霧霾或污染,毫不打折地吹送到南方小島上。
住在龍肚將近十年,看到這片山與雲霧的糾纏,還是第一次。同時間,在獅山菸田裡,濃霧還沒有散去,也別有一番風情。攝影:李慧宜
不過,美濃近幾年冬至前後的濃霧,出現了些微不明顯,但是又很令人憂心的轉變。過去平原上的濃霧,是作物的水分補充,也是冬季最美的風景,可是這些年,時常出現過了中午,霧氣都還沒有完全蒸散的現象,如果此時再仔細對照冷鋒過境的時間點,總是讓人赫然發現,原來鋒面通過不只氣溫下降,還帶來了北方的空污,再加上冷高壓大軍壓境,又會導致境內的空氣污染如如不動無法擴散。
這個月中翩然光臨台灣的強烈冷氣團,不只佔滿各大報頭版版面,也鋪天蓋地壟罩台灣西部各地。連續三天,整座島嶼的西半邊,一片灰濛濛,PM2.5細懸浮微粒*嚴重超標。最嚴重的時候,全台灣76個測站的每小時濃度,有66個測站濃度都達「紫爆」程度。我記得12月15日那天,環保署對媒體說,「這波霾害是今年來霾害影響程度最廣的一次。」而美濃,也沒有在這波空污潮中缺席。
天色未亮,籠罩平原上的濃霧,也層層包圍著我們的庄頭。這一天的霧濃露水重,是美濃典型的冬天清晨,到了早上九點多,濃霧幾乎已經散去,老農們終於可以放下心中一塊大石。其實,現在的他們,也都時常擔心著,如果露水夾帶太多的污染,對農作物的成長很不利!攝影:李慧宜
常常很多時候,我都忍不住想跟南下美濃的朋友說,「農村空氣並不新鮮,有時候比都市更慘!像美濃,會被北方來的PM2.5包圍,也會被西南方國產的PM10懸浮微粒*所影響。」日正當中的美濃,不是霧氣不散,而是包含PM2.5和PM10這些一級致癌物的污氣,根本排不出去。我問高雄市環保局一位科長,「為什麼我們美濃常常空氣比市區還差?」他給我一個無奈的笑容,「美濃位於中央山脈和玉山山脈最南支脈的交會處,南風或西南方一吹,反而會讓空氣污染不易散去。」
空氣影響人。人會過敏,皮膚會癢,呼吸道疾病會被誘發,也會提高死亡風險或癌症機率。空氣,也影響作物,空污中的酸性物質,讓植物變得不健康。像酸雨,就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氯化氫在大氣中作用而成的稀硫酸、稀硝酸及稀鹽酸,一般酸鹼度是在3.8至5.6之間。另外,還有一堆被統稱為酸霧,也就是含有硫酸、硝酸、磷酸、鹽酸等微滴的煙霧,來自各種工業製程所排放的強酸微滴,對植物都會造成影響。而臭氧、二氧化硫和乙烯,也會加速或惡化植物因為陰雨天、露水霧重而造成的露菌病。
在農村生活觀察,時常會有新發現。人類的身體,對空氣污染的適應或習慣,似乎會有一套內在機制啓動合理化的反應,這是一種無力改變但只好改變自己心態的防禦性措施,再加上人有雙腳,出現過敏就看醫生吃藥,沒有很嚴重到立即致命,大家都選擇默默接受。可是農作物不像人那麼易變,尤其經歷了千百萬年的演化,植物對於環境的變化有高度敏感性,也透過一代一代的繁衍,傳遞一套適地適時適長生存法則。
前幾天,我從北部娘家回到美濃,想說先到蘿蔔園巡田拍照,差點被嚇到跌坐地上。一開始還以為鬼打牆,因為來回多次都找不到蘿蔔園,後來我睜大眼睛一再確認水圳、電線桿和排水孔的相對位置,這才發現,短短四、五天不見,園子裡的蘿蔔,沒有一根逃過氣候變遷、酸雨侵襲而平安長大,蘿蔔園頓時變成野莧菜園。重點是,不是只有我們家的蘿蔔園如此,幾乎整個美濃平原白玉蘿蔔的退場,不用落荒而逃根本無法足以形容。一夜之間,蘿蔔消失無蹤,就像是外星人來過一樣。
不知道是雨水太多?還是因為雨水含有害物質?使得蘿蔔園的蘿蔔,一根都不剩,整座園子長滿野莧菜。氣候變化、空氣污染對農業的影響,真的很需要更多具體研究和調查追蹤!攝影:李慧宜
遊行現場的行動劇,上演著暗黑勢力吞噬環境的劇碼,跟著爸爸媽媽參加遊行的孩子們,正瞪大眼睛觀看黑白力量對峙,緊張心情溢於言表。空氣污染,並非都市才發生,也不是工業區專屬產品,我們住在農村,空氣不新鮮,我們的農作物,時時受到威脅,不知道我們的下一代,還要繼續挺身出來走上街頭嗎?
別再說,農村空氣很好很清新。
空氣污染威脅不散,難道我們的下一代,還要繼續挺身為了維護呼吸乾淨空氣的權利走上街頭嗎?攝影:李慧宜
註2:懸浮微粒PM10。指顆粒直徑在10微米(μm)以下的空氣中粒狀物,來源主要是石化燃料及工業排放、移動源廢氣等氣體燃燒污染。PM10會造成氣喘惡化、肺功能降低,主要症狀有慢性上呼吸道刺激、心臟病、肺癌、肺部疾病及過敏等。(資料來源:環保署)
作者簡介:
公共電視記者。高中喜歡看電影,大學蹺課玩社團,23歲到30歲之間,換了11個工作、搬過9次家,直到投入新聞工作後才得以確立人生志向,近年積極拍攝農村發展與生態環境議題。
影像作品獲獎(入圍)紀錄:
【農村的生存遊戲】系列報導(榮獲2009年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
【穿越時空看佳冬】系列報導(入圍2006年第一屆客家新聞獎)
【水圳在唱歌-美濃水圳】系列報導(入圍2007年第二屆客家新聞獎)
【淹沒溪望】水患系列報導(入圍2008年第七屆卓越新聞獎)
【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獲邀2011年國家生態電影節)
音樂作品:
2005年【好客戲】音樂專輯(協力製作人)(第17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
2005年【被遺忘的國寶~樂生黑手那卡西】音樂專輯攝影
2010年【縱古流今-高屏溪】紀錄片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