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民俗植物曆】尚好ㄟ天然驅蟲植物:苦楝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三月民俗植物曆】尚好ㄟ天然驅蟲植物:苦楝

2016年03月08日
作者:王升陽(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中研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

我常開車在高速公路上南來北往,路旁開著不同花色的樹提醒著我春、夏、秋、冬的四季演變,年復一年、週而復始 。這幾天,中山高速公路台中路段即將要上場的是開著淡藍色花朵的苦楝樹(Melia azedarach Linn.)。

如果不是名字有個「苦」字,苦楝應該會有更多人會喜歡它的。對我而言,我還真的喜歡苦楝這個樹種。前一陣子,台中市政府要我陪著建設局的同仁到各中、小學看看能不能再種一些樹,一長串由林務局東勢處育的樹苗清單中,就有苦楝這株台灣的鄉土樹種。

只要學校的主任、校長開口問我,「教授啊!您覺得我們學校種什麼樹好呢?」,我一定跟他們說「種苦楝好!」而我總可以講出一堆苦楝的好處,諸如為台灣原生種、樹型很美、花很香、不需要花太多的力氣照顧...等,通常這些學校的同仁看我這麼認真的推薦後,都會申請幾棵苦楝來種。

苦楝,圖片攝影:王升陽

苦楝,圖片攝影:王升陽

苦楝花香 一點也不苦

但也有人一聽到苦楝就馬上反應,「不要啦!名字那麼苦,種別的好了。」呵呵!取名字很重要吧?不過對文人而言,反而因為苦楝與「苦戀」、「苦念」發音相近,使古代出現不少歌詠苦楝的詩詞。如宋朝的楊萬里就說:「我來官下未多時,梅已黃深李綠肥。只怪南風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開」。謝逸的詞也講到楝花:「楝花飄砌。蔌蔌清香細。梅雨過,萍風起。情隨湘水遠,夢繞吳峰翠。琴書倦,鷓鴣喚起南窗睡。」

您有聞過苦楝樹花的香味嗎?有一年我從中興大學中興湖旁開著花的苦楝樹下走過,就被那股淡淡的清香所吸引,於是我趕緊請學生帶著樣品瓶來採了四、五朵花,立刻回研究室用頂空微固相萃取法配合氣相層析質譜儀(HP-SPME-GCMS),避免掉溶劑的干擾,直接分析苦楝花自然揮散出的氣味成分。

對我們的研究室來說,要瞭解像這樣揮發性成分的組成,大概只要兩三個小時就可以了,苦楝花香味成分的分析結果是以安息香酸和安息香酸甲脂為主要的成分。說到苦楝花精油(經水蒸氣或低極性溶劑萃取)成分組成的研究還不少,但像我們這樣直接收集花香的研究大概是沒人發表過的。

多樣驅蟲功效成為天然的殺蟲劑

苦楝除了木材是優良的家具及裝潢材料外,在中草藥的利用上苦楝皮與苦楝子都在典籍上有所記載。如李時珍《本草綱目》就認為楝樹皮具有清熱解毒、去肝火、止痛、治疝、疥、驅蟲的活性。而《中華本草》中也載明苦楝子具有行氣止痛、殺蟲、治腹脅肋疼痛、疝痛、蟲積腹痛、頭癬、凍瘡等功效。

自1980年代起,在環保意識下農業領域開始減少合成殺蟲劑的使用,於是從自然界中尋找生物性農藥來管理病蟲害成為一個受注意的研究課題。楝科植物中的印度苦楝樹(Azadirachta indica;Neem tree),因具備殺蟲、滅菌的功效,長期在印度傳統民族藥學(阿育吠陀)被當成草藥來使用,印度苦楝樹所分離出的印楝素(Azadirachtin)及其數十種衍生物就具有抗蟲活性,目前已被證實可防治十目400餘種農林、倉庫和衛生害蟲,是理想的生物殺蟲劑。

苦楝果實,圖片攝影:賴鵬智(CC BY-NC-ND 2.0)

苦楝果實,圖片攝影:賴鵬智(CC BY-NC-ND 2.0)

在天然生物農藥中同樣受到注意的另兩種楝科植物還有今天的主角苦楝以及原產中國四川的川楝(M. toosendan)。中國的學者對苦楝以及川楝的研究已累積了相當的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成分為苦楝素(Toosendanin;亦稱川楝素),是從苦楝皮中分離的具有驅蛔作用的楝烷型五環三萜類成分,無色針狀結晶,其存在於苦楝的樹皮和川楝的果實及根皮與樹皮(於香椿樹皮中也有發現)。

苦楝素具有驅蛔蟲作用,能透過蛔蟲表皮,其直接作用於蛔蟲肌肉,使蟲體自發活動加強,導致收縮性疲勞而痙攣和麻痹,最後使蟲體不能附著於腸壁而排出體外,由於苦楝素能興奮腸肌,使張力和收縮力增加,故驅蟲時不必服瀉藥,是理想的驅蟲藥。除了三萜類成分成分,苦楝皮中也含有黃酮類melianxanthone和阿魏酸的衍生物,如阿魏酸二十六醇脂(hexacosylferulate)。

至於在苦楝子中的成分是與根皮或樹皮不同的,主要的成分則包括苦楝新醇(Melianoninol), 苦楝酮(Melianone);苦楝醇(Melianol)、苦楝二醇(Meliandiol)、苦楝子三醇(Meliantriol)、香草酸(Vanllic acid ) 、香草醛( Vanilin ) 、 苦楝素及對苯二甲酸二甲酯(1,4-benzenedicaboxyicacid dimethylester)等。

由目前所獲得的研究成果來看,楝科植物,特別是苦楝與川楝的殺蟲作用是相當顯著的,主要的作用機制為忌避 、拒食、抑制昆蟲生長發育、接觸毒及攝食後的毒性(胃毒) 。因此,在強調綠色農業及生態農業的潮流下,如苦楝萃取物之天然、低毒性以及容易在環境中被分解之特性,在農業病蟲害管理以及環境保護工作中是具有應用前景的,值得學界深入開發。

除了農業的用途外,苦楝自古即是著名的驅蟲藥,現代的醫學研究也證實苦楝皮的乙醇萃取物具有不錯的抑菌活性,對綠色木黴菌和黑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均為0.5%;而甲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濃度為 2%。

也有研究指出苦楝甲醇萃取液對黃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鐵鏽色小芽孢癬菌等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同時苦楝皮乙醚部分提取物對串珠鐮孢菌的MIC值(最小抑制濃度)為5mg/mL。也有研究指出苦楝成分可抑制病毒的RNA合成;其熱水萃取物可亦制多種肺癌細胞株的生長。

另外亦有研究利用小鼠甩尾試驗證實苦楝的75%乙醇萃取物具有些許的鎮痛活性,但可抑制胃潰瘍及減緩腹瀉。最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研究證明苦楝素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肉毒中毒治療藥,它能有效阻止肉毒中毒病人和動物(小鼠、大鼠、兔和猴)死亡,並使之恢復正常活動。一般認為苦楝素的多重活性是組隔鉀離子的通道,並促進鈣離子的流通所造成,目前有許多研究團隊正針對苦楝素的生理作用機制進行探討中。

森林是我們的答案

有機會時我常會跟我的學生、聽眾或讀者這樣說,「Trees are the answers」,森林是我們的答案,不是嗎?樹,不止是木材而已,以醫療保健系統而言,無論是東、西方的傳統體系,很多都是以林木所製造出的特殊成分,作為藥品的主要來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目前仍有80%左右的人口依賴傳統醫療作為治療疾病的方法。森林特產物(special forest products),又稱為非木材森林產物(non-wood forest products),是指來自於森林、林地或森林以外的林木,所生產的「非木材」產品。這些產物可以是採集自原始林或是人工林,也可以是生產於混農林業(agroforesty,結合林業與農業間土地利用的研究科學或實作方式)的產品。

森林特產物的種類可包括食物類、醫藥用品、香料及工藝品等。事實上,植物資源在人類文明史上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舉凡食、衣、住、行,無一不與其緊密的結合。我們也要記得,森林資源是「可再生」的資源,也就是綠色環保的資源,我們應該發揮萬物之靈的智慧,善加利用森林資源,為後代子孫與這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留下永續的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