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專題報導:尋找,台版公民電廠 | 環境資訊中心
時事專題

能源轉型專題報導:尋找,台版公民電廠

2018年04月22日
環境資訊中心陳文姿 報導;楊波比 繪圖

尋找台版公民電廠

公民加入發電,成為國家走向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這樣的運動已在歐洲行之有年,例如在德國,46%綠能計畫是社區自有,由居民或農民營運,或經由合作社投入。看到德國經驗的公民力量,台灣也興起了推動公民電廠。

像2014年一人一千瓦社會企業、2016年的綠點能創社會企業(陽光伏特家)、綠主張綠電合作社,2018年的達魯瑪克綠電公司,及規劃中的濁水溪綠能生產合作社等,這些都是台灣珍貴的民間經驗。而2017年起,政府與企業也加入「全民電廠」行列,行政院開始釋出全民綠屋頂計畫,中租控股公司則推出「屋頂型全民電廠」。

這股公民發電的力量目前走到哪裡?未來又將走向何方?本報推出「尋找台版公民電廠」系列專題,希望能描繪出扼要的線索,並對未來的想像空間。

  1. 從舉步維艱到團購「秒殺」 小額投資太陽能不再冷僻 
    ──看網路平台「陽光伏特家」如何捲動公民投資綠電
     
  2. 100%公民組成才算數? 多樣性和利益共享更重要
    ──企業、政府一起來發電,是優點還是缺點?這樣還算是「公民」電廠嗎?
     
  3. 衝突中找轉機  合作才能讓社會接受
    ──綠能發展之初就產生很大的衝突,台灣正在找尋共存的可能。 
     
  4. 德國經驗:不僅要綠 還要在地 
    ──重視「在地」與「合作」的公民電廠
     
  5. 不只是錢的問題 五個常見卡關因素分析
    ──看到障礙,才能找到突破的方式
     
  6. 公民風電何時起?  德商追索台灣第一例
    ──上億元起跳的風機,公民力量也辦得到嗎? 

更多台版公民電廠的故事.....

正在的討論台灣公民電廠推動計畫....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