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台中市於5月推出修剪樹木監看機制、新北市日前宣布「啄木鳥護樹計畫」,將在明年初開始推動樹木修剪技術認證制度,台北市政府也透露,在3個月內完成「樹木修剪規範」修訂草案。除了老樹受「樹保條例」保護外,市區內的路樹、行道樹,也可望得到更友善的對待。
因為不當與過度的修剪,都市中的樹木不時因為遭到「砍頭」、「截肢」成了「電線竿」 一般,不但難看,更可能讓棲身其中的鳥類無家可歸,甚至幼雛慘遭摔死,樹木因此死亡的案例也不少。以台北市為例,2007年至今,至少有上千株樹木因因修剪移植死亡。
市議員李慶鋒19日上午舉辦公聽會,邀請民間團體與工務局、公園處、民政局、教育局等局處,對都市內的樹木修剪維護進行討論,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副處長黃淑如在其間表示,已經著手進行「台北市行道樹修剪作業規範」的修訂與更新,預計在3個月內完成草案,更期待除了公園處所負責的行道樹與公園內的樹木可適用外,校園內、社區內1公頃以下的小公園也能同步受規範。
目前全台各地對樹木的關心程度倍增,若發生不當修剪,愛樹民眾多有所反應,也使得各地政府開始重視,亦紛紛推出教育訓練、規範以彌除爭議。
李慶鋒統計,北市2007年至今全市因移植而修剪的樹木共8635棵,其中至少有1017棵確定死亡。因此他召開公聽會,希望民間團體的意見能促成北市府盡速找出樹木生長性、美觀性的平衡點。
目前北市的「樹木修剪規範」於2000年訂定,黃淑如坦言,放到目前來看,的確有些部分已經過時,因此公園處已經著手進行修訂,預計3個月內提出草案。
台灣護樹聯盟張美惠表示,目前都市內的樹木遭到修剪,大多是基於:擋住路燈、招牌、長得太高看起來就危險、有筆經費要消耗而進行修剪,但卻又因為想要省錢,而採一次修去太多的狀況。因此她認為,由專家訂出妥善的規範、落實監看機制與對包商及監看人員採取明確的罰則,此3點最為重要。
教育訓練、規範、監看、檢討合約 嚴格要求施工品質
張美惠已向台中市府爭取到的「監看機制」為例,只要公共工程涉及修剪樹木,都有樹保權責機關專人現場監看;黃淑如則回應,台北市的公園與行道樹若是公園處負責的,目前已有請專業人員監看的作法,因此爭議較小,但尚未推及校園或社區內的小型公園,也因此日前「永康公園」的不當修剪才引起軒然大波。
護樹團體建議,也應該對修剪維護路樹的包商素質有更高的要求,除了持續的進行課程外,更應該將發包的規則修改,不再以低價發包,而應該改為資格標,以合理的價格換得品質,並建立優良廠商名單,而若廠商發生疏失將遭到除名等。
「一次砍並不會比較省!」長期參與樹木維護的景觀工程同業公會會長謝鴻銘證實,他舉出若對樹木進行斷頭的修剪,只會讓樹木長出更多的不定芽,讓樹木生長的走勢更加難以控制,反而會有更多問題。因此他認為規範的制訂與認證最為重要。
民眾環境教育不能等 「樹公民」概念拉近樹人關係
會中亦討論到,對里長與民眾的教育也應當重視。李慶鋒便表示,在實際的狀況中,的確也有不少要求修樹的民眾同樣出於熱心,不斷向里長、市議員施加壓力者大有人在,且在得不到滿意解答的狀況下便私自動手,反而傷害樹木。
例如有曾有民眾自行將樹木作斷頭式的修剪,理由是因為該樹長滿了紅椿,讓他感到相當「噁心」。但事實上,除了紅椿象為生態的一環外,一棵樹木會患蟲害,也是該樹健康出了問題的警訊,若民眾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才能對樹木更加友善。
大安社大張伊貝以台南社大為例,其所提出的「樹公民」概念,讓民眾與樹木能有交流與瞭解,進而愛護,台南孔廟的樹木,便由周邊的忠義國小師生照料,學童每天前去關心老樹的氣孔、進行紀錄,除了是最好的環境教育,也能第一掌握樹木健康狀況。
文山社大校長鄭秀娟也表示,公民素質的提升不只在校園內,成人的學習更加重要,這也是社區大學能做到的部分。鄭秀娟也建議,在目前以原生種取代速生外來種的風氣當中,若能更進一步營造複層、多樣生態,與果樹、香草、蔬菜組合而成的可食用地景,對民眾的環境教育應該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