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頭條
2025-07-10 11:00
環境部昨(9)日舉辦「高鐵延伸宜蘭」第二次環評初審,高鐵延伸宜蘭預計打通10座隧道,環評委員特別關注土石方暫置對空氣、水質、交通的影響,反對開發的民眾則質疑鐵道局數據的可信度;鐵道局則回應,數據沒有刻意扭曲。該案最後通過環評初審,專案小組要...
2025-07-10 10:55
上週末,美國歡度國慶連假,德州中部卻迎來突發性大雨。4日凌晨,當地河流水位暴漲,居民在睡夢中驚醒,許多人來不及逃離,傷亡慘重。截至9日,死亡人數已達119人,更令人痛心的是,其中有許多是參加夏令營的小女孩。搜救人員在瓦礫與泥濘中尋找失蹤的1...
2025-07-10 10:27
為了達成2035年減碳38±2%目標,政府各部會今年初提出六大部門「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經濟部上週五(4日)辦理製造部門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的社會溝通會議。民間代表關注減碳政策工具,如何建立國內低碳市場需求,以及從源頭減少產能。
...
2025-07-09 10:17
台灣5月正式進入非核時代,但廢核料處理才剛「擺好起跑姿勢」。台灣三座核電廠,核安會統計有2.1萬束用過核子燃料(高放射性廢棄物),另有21萬多桶低放射性廢棄物,都等待找到「最終處置」場所。
經濟部4月成立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專案辦公室,首...
2025-07-09 09:33
住宅不是商品,而是聯合國認定的基本人權。在氣候災難成為日常的時代,具有氣候韌性的居住空間,乃至以社區為主的韌性措施,應被視為基本居住權。台灣近年不乏落實居住正義的討論,而氣候韌性住房、氣候韌性社區也應被納入政策規劃的範疇中。
...
2025-07-09 09:16
不用挖礦,沙子就能當電池。全球最大的「沙電池」今年6月在芬蘭啟用,沙子儲存的熱可為當地提供暖氣,減少七成的碳排。這座沙電池利用太陽能跟風能過多的時段加熱沙子,不僅降低營運成本,也有助電網穩定。
芬蘭南部小鎮波納寧正式啟用全...
2025-07-08 17:36
「朗氏喙鯨」(也被稱作熱帶瓶鼻鯨)因生活在大洋深處,少有海上目擊紀錄,被視為世上最神秘的鯨種之一。上週三(2)日早上7時左右,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就在花蓮外海發現一群罕見的朗氏喙鯨,數量超過30隻,其中包括多對共游的母子鯨。這是台灣首次在海上...
2025-07-08 16:14
台灣三座核電廠都已執照屆滿除役,累計約2.1萬束核燃料等待處理。民間團體今(8)日提出《高放射性廢棄物選址暨處置條例》草案,明訂選址程序、主管機關、公民參與及補償機制,盼行政院及立法院各黨團參考條文,早日審議立法填補法制缺口。
...
2025-07-08 10:21
颱風丹娜絲6日深夜11點40分從嘉義縣登陸,創120年紀錄。颱風夾帶強風豪雨,對中南部地區帶來不少災情,全台累計積淹水災情210件、全國多達71萬戶停電,更有屏東地區的海上光電測試浮台被海浪沖刷至岸邊。
丹娜絲的強風豪雨吹...
2025-07-07 17:56
東海岸開發接二連三,「台東縣東河鄉都蘭休閒渡假村」環評第三次初審於4日登場。本案緣起於十多年前,ATT GROUP吸引力集團(簡稱ATT集團)在台東都蘭部落購地,規劃開發旅館。本案開發單位為都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創辦人羅國義與ATT創辦人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