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頭條 | Page 644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新聞頭條

2018-04-25 17:37
馬頭山富駿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環評案在3月1日高雄市環評大會,決議讓業者補件再審。但是針對馬頭山是否有地下水的爭議,業者與自救會始終各說各話,高雄市政府環保局決定到富駿開發基地勘驗,4月13、14日接連二日拔管發現,一井管沒有開篩,另二管僅在上...
2018-04-25 14:05
深澳電廠興建爭議,引發能源政策論戰,「以核養綠」的聲量漸漸擴大,日前更有雜誌拋出「過半擁核」的民調結果,而在車諾比核災紀念日前夕的25日,上午多個環團聯合舉行記者會,強調核能沒有未來可言,核能跟燃煤更不該是二選一,發展綠能才是唯一解。 ...
2018-04-25 10:41
編按:2018年3月,第六屆國際海洋廢棄物大會(The Sixth International Marine Debris Conference,IMDC )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辦。大會聚集了600位學者、自然資源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業界代表、...
2018-04-25 10:37
從一開始在臉書社團試辦,到建立專屬通報平台,路殺社走了六年多,現透過1萬4000餘位成員,為「非自然」死於路邊的陸生脊椎動物留下紀錄。從最早的隨手拍照、及時回報,去年7月起,開始以系統化調查,拼湊台灣動物路死現狀。怎麼記錄才有幫助?公眾蒐集...
2018-04-25 09:15
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中,幾乎所有國家都承諾,要將全球暖化控制在「保持全球均溫較前工業化時代的升幅遠低於2℃」,並「努力將溫度升幅限制在1.5℃內」。 然而,當時科學家們只能模擬能源系統和碳減排途徑如何實現2℃目標。很少有研究探討世界...
2018-04-25 09:05
畫面中這些魚,感應了春天的呼喚,想要回到更適合生活的河段結婚生子。但隨著雨季被沖下來的牠們,往往被阻攔在人們的攔砂壩或取水堰之下,回不了家。 我們因為取水或穩定河道的需要,有時難免會改變河流原本的樣子。但築出階梯狀截水的橫向構...
2018-04-24 18:28
環保署24日上午舉行大潭藻礁生態專家會議第2次延續會議,反擊中油長期表示當地生態不佳的說詞,中研院學者陳昭倫提出上週親自潛水在計畫範圍內繼續調查,指出「前期圍場」水泥構造物外60公尺確實有連續分布藻礁礁體存在,不但殼狀珊瑚藻持續發育,也發現...
2018-04-24 15:37
林務局日前推出《台灣獼猴防治手冊》,提供正確防治獼猴危害農作的積極作法。據聯合報9日報導,林務局已將手冊發派到各地政府,分送給農民,希望幫助農民有效防猴。 台灣獼猴。資料照片,廖靜蕙攝。 手冊內容指出,台灣獼...
2018-04-24 10:20
春、秋清晨,城市還在沉睡,17歲的克萊兒.韋納(Claire Wayner)已經穿梭在美國巴爾的摩市中心尋找鳥屍。雖然她很努力地想找到活體,但大部分都是冰冷屍體。「很難預測今天會撿到多少鳥,也可能一隻都沒有。有時候鳥群就像搬離了這個城市...
2018-04-24 09:59
林務局科長陳超仁先生。 「原本被歸到雜木的漆樹,原住民說卻是百年浸水不爛的良材而受到重視。」4月20日晚上,在基隆左下角工作室碇內基地,由林務局科長陳超仁先生主講的社區生態資源講座,信手捻來地,一路從原民文化、保育迷思,講到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