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務局日前推出《台灣獼猴防治手冊》,提供正確防治獼猴危害農作的積極作法。據聯合報9日報導,林務局已將手冊發派到各地政府,分送給農民,希望幫助農民有效防猴。
手冊內容指出,台灣獼猴廣泛分布全台,是本土唯一的靈長類野生動物。由於其棲息地與農地果園常交錯混雜,人工精心栽培的農作物香氣、味道,吸引獼猴一再進入果園取食。然而,一般常見危害農作物的野生動物還包括鳥類、白鼻心、山豬等,手冊建議,若發生農作物危害事件,應先確認危害物種,依不同動物習性,採取適當防治方式;若確定是獼猴所為,防治策略有五大重點:讓猴懼怕人、減少獼猴進入農地的機會、參考作物生長期與獼猴活動期,選對時間驅趕、聯合作戰徹底執行,並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防治方法,不讓猴群輕易識破。
手冊內容列舉現行較為常見的防治方法,並分析其優缺點,包括改種作物、以人力或鞭炮等工具驅趕、套袋或以網具防護,以及依法申請獵捕等。手冊共有18頁。
依林務局經驗,電圍網可同時發揮驅趕及防護作用,是目前防治效果最佳、效益最大作法,配合其他驅趕方式,能有效改善農作物受害情形。105年開始,中央補助地方輔導農民架設電圍網,農民最多可申請補助4.5萬元。
但架設電圍網並非一勞永逸,農民應定期巡護,清除周邊雜草、檢查是否有斷木、枝葉卡住圍網;也應定期檢查電牧器有無缺漏電。目前台東東河、雲林古坑等地都有成功案例經驗可循。
林務局也提醒,由於各地獼猴與人接觸經驗不同,防治方法效果不盡相同,建議農民針對自身採用的防治方法做效益評估,作為變更方法的參考依據。防治方法應以非傷害性優先,如有必要採取傷害性防治,應向地方主管機關申請或報備。此版手冊內容彙整研究結果、農友防治經驗,希望更多農民認識正確防治方法,降低農作損害程度,同時幫助人猴共處與自然生態平衡。手冊電子檔可點此下載。
更早之前,林務局也曾補助特生中心及中國生物學會在94年共同出版《台灣獼猴危害農作物的防治管理手冊》,其內容有獼猴取食農作的食痕照片、常見受害農作物種類、防治注意事項等,亦可對照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