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如何調適 公私部門應攜手合作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極端氣候如何調適 公私部門應攜手合作

2014年09月12日
本報2014年9月12日台北訊,郭叡報導

國家發展委員會與國立台北大學於9月11日舉辦氣候變遷地方調適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教授Darryn McEvoy以及紐約城市大學教授Peter Marcotullio來台,分享國際上的氣候變遷調適案例研究與經驗。

國發會簡任技正徐旭誠以台灣颱風災害說明近年的極端氣候

Darryn McEvoy表示,促進地方氣候變遷調適雖必須以全面性的格局思考,但行動必須從區域性的角度出發,因此即便有國家級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地方區域也要準備各自的行動計劃;且因為每個都市型態都不盡相同,調適行動也需因地制宜,為不同區域量身設計。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Prof. Darryn McEvoy

「地方的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若為官方一廂情願規劃,非常容易以失敗作收。」Darryn McEvoy說,地方政府也需要賦予權力給當地居民自發組成的相關團體,以制訂更好的調適策略。

Darryn McEvoy也直言,對於國家氣候變遷的調適行動或策略,不單單只是政府公部門的責任,企業也要對此有所認知。公部門和私部門都應清楚了解各自在氣候變遷調適上應當擔任的角色,並緊密合作。

國發會簡任技正徐旭誠指出,過去幾年颱風的強度不斷增強,對台灣造成莫大的影響與損失,而造成如此極端氣候常態化的氣候變遷,對台灣來帶來的影響與挑戰可區分成八大領域:災害、維生系統、水資源、土地使用、海岸帶、能源供給與產業、農業與生物多樣性、健康,且須以這八大領域為前提制定出氣候變遷調適的策略。

2012年,紐約因珊迪颶風造成44人死亡與1億9千萬美元損失,Peter Marcotullio以此案例舉出氣候變遷下極端氣候災害所帶來的危害與影響。在這樣的風災過後,都市機能嚴重受損,不論是電力、交通、電信、醫院救護,都受到相當大的衝擊,未來的災害強度只會更加強大,呼籲對於氣候變遷調適的步伐不能停止。

作者

郭叡

喜歡不會太甜的甜點,但更喜歡的還是透過各種有趣好玩的方式解決各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