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版「看見台灣」 步行海之濱《還島》全紀錄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海岸版「看見台灣」 步行海之濱《還島》全紀錄

2014年12月18日
本報2014年12月1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為了帶領民眾真實理解台灣海岸現況,「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7年來除了辦理講座、展覽、遊戲外,同時堅持持續舉辦「走在海之濱」行動,帶領民眾以步行海岸線的環島旅行,親身體會海岸之美與正在承受的破壞。多年來的持續終獲企業贊助,將今年的行程拍成紀錄片《還島》,17日在戲院舉行大螢幕首映之後,更將展開150場的全國巡演放映。

173543c54681693e092a1033r

片名取做《還島》,除了諧音「環島」外,更是要表達「把生命還給海洋、把美麗的島嶼還給下一代」的想法,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郭兆偉強調,「我們現在享受的美好環境都是後代子孫借來的,總是要還給人家。」

跟著環島隊伍的腳步,順時針的繞行台灣海岸一圈。可以看到鬼斧神工的地質奇景,如藻礁、石槽、火山岩等,但也看到因人為干擾產生突堤效應,頭城、台東南迴等地區沙灘消失,外傘頂洲縮小等變化。

而屏東養殖業的大量抽取海水的水管、台南蚵棚附近大量保利龍碎片、桃園工業區讓溪水變橘變黑,片中幾位國小學生涉溪,對溪水呈現黑色、溫度溫熱感到非常噁心,大罵「都是遭天譴的他們害的!」

而沙灘上可以看到巨大的綠蠵龜遺體、漁市眼看大量鮪魚未成年就遭捕撈、尚未孵化的小鯊魚胎死腹中等,生命真實在眼前逝去的沈重。

片中指出,台灣海岸線總長1503公里,但天然海岸剩下不到45%,根據參與環島的成員們估算消波塊卻有1500萬個以上,但政府卻持續以投消波塊的方式面對,反而失去積沙,是不停的惡性循環。

紀錄片導演陳進發表示「環境不能NG」,破壞了就無法重拍一次。陳進發表示,最近才看到新聞說一百年內地球將有75%的物種要消失,而且理由就是因為人類造成的污染與超限利用所致,這和環島中所紀錄的不謀而合。

而此片在友邦人壽的贊助之下,將展開150場巡迴講座,歡迎各界機關學校團體申請,相關資訊請見講座申請頁面

立委邱文彥前往參與首映,表示《海岸法》的立法將現曙光,若落實海岸管理,應該能減少許多不當開發與破壞。但海岸法20多年來在立院「五度五關」,最近雖然通過一讀,但能否如願還有待各界關注。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則表示,步行環島看到的是潮間帶部分,但深海中的生態更糟,因為人類的過漁已經造成海洋生物的族群與數量都滅臨危機。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黃宗舜表示,這也是為何這場放映會要以「海鮮指南」的小手冊來作為入場券,就是希望民眾在餐桌上也要守護海洋,黃宗舜更表示,這也是為何在環島的行程中,要一再刻意安排走近漁市場的原因。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