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經濟】合作經濟:終止劫貧濟富的經濟體制 | 環境資訊中心
綠經濟

【綠經濟】合作經濟:終止劫貧濟富的經濟體制

2014年12月24日
口述:孫炳炎;紀錄整理: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

在探討適合台灣且可持續的經濟模式之前,必須先清楚台灣的過去,知道台灣擁有什麼,了解台灣曾經歷什麼,同時還要知道世界的發展現況與趨勢,以及台灣與世界銜接的歷史軌道與現有立基。系列講座從400年前台灣躍上世界經濟舞台,與歐洲伸向全世界的經濟觸角接軌,繼而談到在短短近代蓬勃發展出世界少有的均富現象。

緊接著,「綠經濟」要呈現給讀者的是選項,除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外的經濟選項。於是,梧桐基金會邀請台灣合作經濟教父之稱的孫炳炎教授,為我們細說。高齡70有餘的孫炳炎老師一生致力推廣合作經濟,取得東京大學合作經濟博士學位之後,孜孜不倦於合作經濟的教學與研究,對台灣合作事業發展貢獻卓著。

為說明合作經濟在經濟歷史上的演替,以及在台灣的發展狀況。梧桐基金會延請炳炎老師親自出馬向初學者闡述合作經濟雖然有大材小用之嫌,卻才能於三言兩語之間直指核心,切中要領。

money 圖片來源:Tax Credits

關鍵在「分配不均」

首先,像高明的外科醫師一般,孫炳炎以鋒利尖刀直接切入資本主義的弱點「分配」。資本主義是建立在私利的基礎之上,因為利己所以會竭盡所能增加生產,獲取最大利益;然而也因為利己造成貧富不均,地球環境被無情掠奪,極少數人即可左右極大多數人的生活品質等等愈趨嚴重的問題。

資本家在增加利益的動機之下,極力壓低原料成本與人工成本,短短幾十年,全世界都飽嘗資本主義利益分配不均帶來的苦果。政府機制原本可以扮演平衡資本主義過度傾斜的角色,使用賦稅政策、福利政策、教育政策、土地政策等等工具,均衡分配社會的共同產值,卻也因為從政者自陷利己的漩渦,而失去功能,以致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導致有人餓死有人撐死的局面。分配不均產生種種不公平現象,已將人類帶往前所未有的危機,逼得大家不得不面對。

窮人都是懶惰鬼!?

1970年代開始倡行世界的新自由主義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的助手,在「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口號之下,窮人被標籤為不肯工作的懶人,弱勢者被視為懶惰的後果,卻不檢討失能政府與分配不均的謬誤。孫老師以實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智利為首,帶到英國柴契爾夫人、美國雷根政府到日本中曾根康弘等等實施新自由主義國家的實際經濟狀況,向聽眾清楚說明新自由主義的危害。

1973年統治智利的獨裁者皮諾奇特(Augusto Jose Ramon Pinochet Ugarte,1915-2006年)採用經濟學家弗利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年)的建議,取消所有的關稅,並採取種種小政府大企業的政策,很快的在往後的10年,每一年都帶來大幅度的高成長率。

不過,在這10年當中失業率從4.3%增加到22%,工資水準降低40%。餅越做越大,勞工所得卻越來越少,地主、資本家、企業家分到大部分的成長利益,貧窮比例因此越拉越大,以至於全國45%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最後引發巨大的不滿能量,終於導致政變。新自由主義帶來表象的經濟成長,但最終卻失敗在「分配」不均。

劫貧濟富的經濟體制

現任天主教教宗方濟各Franciscus在他的著作「福音的喜樂」一書中提到:「新自由主義是劫貧濟富的體制,本質上與殺人無異,是十戒裡的惡行一樣不該被接受。」美國總統歐巴馬也說:「新自由主義是越底層越享受不到利益的經濟體制」。如果說,小老百姓的痛苦心聲難被聽見的話,來自世界菁英的不平之鳴,是否可以代表些許的譴責力量呢。

世界經濟,無論是資本主義、新自由經濟或是社會主義,很明顯的都面臨需要翻轉的瓶頸。與資本、社會兩大主義同時發展出的合作主義,在歷史進程中雖然也曾得到肯定卻虛弱的掌聲,但由於合作經濟同時承認部分的資本主義,也承認部分的社會主義觀點,它接受邊際效用論,也接受勞動價值學說,兩邊都是等於兩邊都不是,以致合作經濟始終無法站上主流的舞台。

下一次,綠經濟專欄將為讀者介紹合作經濟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