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食材在地吃 屏東彩虹餐廳開幕 詮釋小農美味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友善食材在地吃 屏東彩虹餐廳開幕 詮釋小農美味

2014年12月29日
本報2014年12月29日屏東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家住屏東縣九如鄉的張俊雄,3年多前回到家鄉與父母一起學習務農種植有機蜜棗,由於蜜棗的產期是每年1到3月,為了增加收入,他也種植短期蔬菜作物,每週在南島有機農夫市集和綠農的家小農市集擺攤販售。

上週末,張俊雄和媽媽照例來到綠農的家,還特別多採收些蔬菜來賣。攤位上擺放著各種當令蔬菜。「這茼蒿剛剛才採來的,早上的一批已經賣完了,」張媽媽說,一邊向來選購的客人說明,沾粘著土壤的各種萵苣和茼蒿,是今天最新鮮的。

綠色小農 大自然農場

這天,是綠農的家彩虹餐廳正式開幕的日子。現場有10餘攤農友在銷售農產品,他們直接和消費者接觸,介紹自家產品、分享農業和環境理念,除了有機無毒蔬果,還有無毒咖啡、窯烤麵包、糕點和文創工藝品等。

綠農的家 提供友善公共空間銷售小農產品

以提供無毒新鮮食材製作的餐點為訴求的彩虹餐廳,歷經半年多籌備,上週末正式在屏東市開幕。由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規劃籌設的這片基地,以推廣友善環境、無毒農業、健康飲食為目標,內有綠農門市、綠書坊和綠色餐廳,週末並有綠色小農市集和音樂演出、講座等活動。

彩虹餐廳

洪輝祥表示,自己已把20年來推動環保的所有功力全部輸出,這樣的友善公共空間,就是要讓台灣土地上努力付出的農友,獲得消費者的支持。

過去綠農的家透過網路銷售友善環境農產品到全台各地,但是卻少了讓消費者接觸農友的管道。綠農門市和小農市集填補了這一個缺口。今年11月起,每週六下午這些農友準備自家農產品前來擺攤,綠農的家一起把好的農產品推廣給在地社區居民和消費者認識。

「很希望這些辛苦農友生產的農產品都成為大家餐桌上的料理,」洪輝祥說。

彩虹餐廳  讓消費者看見農友好食材

不僅銷售農友產品,為了完成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綠農的家開設了彩虹餐廳,讓綠農農友的食材有新的詮釋。

低溫烹煮的無毒黑豬肉排配上傳統梅乾菜、新鮮當季的蔬菜和水果特製成的沙拉、有機米飯、公平貿易咖啡、手工愛玉甜點,這樣訴求無毒健康的餐點在都會區餐廳不少見,但是在屏東這是創舉。

彩虹餐廳創意主廚莊月嬌指出,餐廳推出菜色最主要的目的是讓這些農友的食材讓人看見。綠農的家門市提供新鮮、好品質的食材,搭配適當的烹調方式,不用擔心餐點美味。吃好的食材、友善環境的農產品,也是支持環保不浪費的消費態度。

彩虹餐廳餐點

她說明「慢煎低溫東寶豬與梅乾菜」這道菜色,是採用無毒優質的東寶黑豬肉以低溫烹調,搭配傳統梅乾菜和甘草橄欖慢火煎炒,提出肉的原味。黑豬肉的軟嫩肉質,與梅乾菜低調的韻味相配,這是彩虹餐廳希望讓消費者吃到的食物原味。

除了豬和雞的肉類主菜,餐廳也推出以台灣自產喜願小麥麵條烹煮的湯麵、義大利麵等餐點,都是強調不過度的調味,讓新鮮的好食材自己說話。飯後則提供公平貿易咖啡和天然愛玉做的手工甜點。

這些餐點的食材,客人在綠農門市都可以買到。從產地到餐桌,彩虹餐廳徹底實踐這樣的理念。

推廣友善環境農友 邀請消費者支持

綠農的家

在開幕活動這天,許多藝文團體也一同響應,戶外的舞台有接連布袋戲和現場音樂演出,更有義工來此協助擺設茶席,使用台東低海拔無毒茶葉奉茶。主廚則端出現烤的彩虹農場黑豬肉米割包讓來賓品嚐,開幕這天綠農的家顯得熱鬧又美味。

以優質無毒食材為訴求的美食餐廳,在都會地區並不少見,透過嚴選食材,讓客人吃得美味也要吃得健康,慢慢成為高級餐廳的趨勢。但是,這樣的趨勢是否能在屏東發揮影響力,吸引民眾前來以實際消費支持友善環境的農友?洪輝祥說,綠農的家把這片基地建立起來,已經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要由消費者來支持,讓這樣的理念推廣出去,走入都會區,也走入更多社區。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