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空中解嚴 讓通勤族落腳台北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首都空中解嚴 讓通勤族落腳台北

2015年01月09日
作者:高志文

幾周前還未上任的柯市長,拋出市府要在外縣市蓋平價住宅給市民的主義,最後連民進黨市議員都認為是個很糟糕的主意。

圖說 台北近八成建築為超過30年的高耗能老舊低矮建築。,改建節能高樓不僅將降低人均排碳量,更可以讓年輕人搬回台北 。圖片提供:高志文

從居住正義的角度,首都的房事問題,從來就不是供給面的問題,而是馬政府錯誤的財稅政策,導致資金氾濫造成台北豪宅化、豪門化的苦果。弔詭的是,執政黨不公義個住宅政策,正是此次首都選舉,讓正藍軍、豪門、豪宅最佳男主角代表連勝文兵敗如山倒的主因之一。

柯市長理應堅持居住正義,對持有豪宅與非自用住宅的民眾加稅,讓房價回到合理價位,並避免持續成為龐大資金的避風港,如沈富雄退選前的重要主張,柯P卻意圖將年輕的台北市民趕到外縣市住,這樣與連勝文在公平與正義的價值上有有何差異?

再從進步的都市發展新觀念來說,目前聯合國發展署等機構,都是推廣加快都市更新與建築法令的鬆綁,提供更多平價的都市住宅,以鼓勵「在地就業、就學』,基本上就是朝高空發展,以更縝密的城市發展替代蔓延擴張的舊與耗能的概念(Compact City Replaces Sprawl)。

讓通勤族落地生根

柯市長的提議,以市中心為同心圓朝郊區外縣市擴展的想法,已被認為是過時高耗能、不環保的錯誤城市發展方向,反而興起的是「城市再都市化」朝都市空中發展,興建低碳節能的綠色高樓。簡單說,住在台北一棟30層現代化節能大樓的城市居民,其碳足跡會遠低於住在陽明山每天上下仰德大道,或是每日開車往返北市上班,傍晚回林口、淡水睡覺的通勤居民。

近年來北捷運路網持續開通,但大台北地區汽、機車數量依然攀升。根據統計,每天約有1/3新北居民通勤到台北上班、生活(約60多萬),約1/4的北市民眾則通勤到新北工作(30多萬)。換言之,每天有超過百萬民眾必須奔波於雙北之間,造成城間(inter-city)交通意常繁忙。這是這幾年北市房價飆升至高不可攀的惡果。

試想,超過60萬在台北工作、生活,只有晚上回家的外縣市民眾, 如果台北提供了負擔的起的住宅,這些外縣市上班族是有可能安居在台北,免掉每日通勤所浪費的時間與精力。同樣的,如台北的商用大樓租金可大幅下降,目前很多在新北的企業,(如位於汐止如Acer等企業總部,每天幾千名員工開車往返汐止與台北間),也可能在台北設立辦公室,員工就不需每天要奔波來往與台北與汐止、土城、林口等地。

機場遷移空中解禁

或許有人說,台北已經夠擠了,往郊區發展是必然之道(連勝文與柯P都持此想法),但事實上,台北白天的人口,就是比晚上多100多萬,來台北工作的這些人,只不過晚上通勤回到新北等外縣市睡覺。這些人及企業如能在台北「安居樂業」,在台北生活的人口並不會增加,僅是將雙北間每日早晚大量通勤人口大幅降低,也讓交通獲得更根本的改善,提升都市生活品質。

台北有幾十萬棟老舊的4層以下公寓,不僅經不起強震的考驗,沒有電梯對逐漸老化的人口也是一大挑戰,若10至20年內逐布大區塊更新為18~30層高科技綠色節能高樓,加上松機遷移讓受航空限制的老舊社區可向空中發展,市府則要求分回部分增加的容積(土地有限屬人民,空中無限屬政府)作成為社會住宅出租給年輕人,台北絕對可以提供足夠負擔的起的住宅,讓絕大多數在台北工作與就學的民眾住在這個城市。

省下通勤時間 創造更多幸福

根據幸福感研究,通勤時間長短與人民幸福感有高度相關,這部分,台北朝空中發展的再都市化,而非柯市長所言「新市鎮開發與郊區蔓延化,才是正確的方向。」林口新市鎮開發的失敗應該提供足夠教訓。

再從日本首都來說,東京都比雙北加起來的面積還小約10%,但容納了1,200萬人,雙北連700萬都不到。台北市人口若能在柯市長任內回到300萬以上(讓台北上班,,卻住在外縣市的人搬回台北住)就是柯市長的一大政績,光雙北每日尖峰車流就可大幅減少。

從柯P當選後的發言,看來選前公民團體的看法最關鍵:請大家協助柯P成為好市長。

圖說 東京都朝空中綠色節能高建築發展,是當代都市節能減碳典範。圖片提供:高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