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BOT首開說明會 居民批鵬管處不解在地需求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小琉球BOT首開說明會 居民批鵬管處不解在地需求

2015年01月16日
本報2015年1月16日屏東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去年10月,小琉球傳出要BOT引進財團蓋飯店,引起當地民宿業者和居民反彈,多次向鵬管處抗議。16日鵬管處首次在琉球鄉公所舉辦海景休閒渡假區BOT案說明會。一早,小琉球自救會就在碼頭拉起布條,抗議交通部觀光局黑箱作業,表明拒絕大型開發案進入小琉球。

16日一早小琉球自救會在碼頭拉起布條,抗議交通部觀光局黑箱作業

鵬管處副處長許主龍在簡報時指出,原屬琉球風景特定區的沙瑪基露營區,佔地4.95公頃,因設施老舊、效益不彰,需活化利用,去年依都市計畫法進行第一次通盤檢討時,將露營區修正為海景休閒渡假區,讓這塊地有活化利用的可能。

引進BOT規劃海島婚禮園區  不與既有民宿搶生意

根據都市計畫法,變更後的基地可開發面積建蔽率提升為15%、容積率30%,可配置各種觀光旅遊服務設施,包括旅館住宿、餐飲設施、遊樂設施等,另應配置公園綠地等開放空間。

鵬管處在此BOT案的可行性分析中,規劃了包括海島婚禮園區、經營海景飯店、提供生態導覽與展示的低碳生態島等構想,預計開發金額超過3億,希望以此引進民間投資共同開發利用。

許主龍強調,渡假區BOT開發後的經營面向不會與既有民宿產生衝突,將以團客為主,且房間約70間,僅佔目前小琉球旅館民宿總房間數的5.74%。此外,若BOT招商成功,將可向經濟部水利署申請撥用牡丹水庫的用水至小琉球,解決島上日趨嚴重的缺水問題。

鵬管處表示,沙瑪基露營區引進BOT規劃海島婚禮園區後,不會與既有民宿搶生意

希望解決淡季遊客落差  居民要建生態展覽館

不過這樣的內容仍引起在地民宿業者不滿。他們重申反對開發,希望將目前的沙瑪基露營區結合正在規劃的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並以小琉球的特殊人文和保育主題,成立生態展覽館。

民宿業者表示,「小琉球已經不缺住宿了!現在小琉球是30家民宿要搶一個客人,公部門的地就應該做公共建設,可以收門票,其他的讓在地人賺,讓年輕人回來有一碗飯吃。」

近幾年,小琉球觀光發展在在地島民的推動下,成功建立起結合民宿與生態旅遊的獨特經營模式,讓許多離鄉青年回到島上,加入小琉球觀光業。但是民宿發展起來了,卻出現淡旺季遊客人數明顯落差的現象,該如何突破冬季遊客少的困境,大家還在思索解決之道。

居民認為,沙瑪基露營區的變更,或許是個契機,但他們卻不希望以BOT方式,引進財團蓋飯店,來搶奪大家共同努力累積來的觀光資源,包括對潮間帶和海岸生態的維護、自主培訓的專業導覽解說等。

他們期望小琉球多一處讓遊客停留久一點,認識此地生態、自然、人文的主題展覽館,不僅增加門票收入,也可提供淡季遊客認識生態的景點。

民宿業者發言反對蓋飯店,表示小琉球已經不缺旅宿,缺的是淡季吸引遊客的旅遊方式。

小琉球特色:民宿與生態旅遊  BOT招商能解決目前需求?

「土地不是你們的,只是請你們管理,你們就叫財團進來!」在地民眾氣憤地說,不滿鵬管處以促參法為藉口,不願承擔協助小琉球觀光發展的職責,只想用BOT來解套。

小琉球在地青年劉奕昇指出,他研究海景休閒渡假區BOT案的財務規劃發現,這樣的BOT業者真的能賺錢嗎?這個BOT案至少要花好幾億才做得成,而且70%要靠融資,業者投資不見得能回收,鵬管處對於本案的財務評估過於樂觀。

他認為,目前小琉球的問題不是不夠住,旅宿住客率在旺季幾乎全滿,淡季卻僅有35%,因此要解決的是:如何讓遊客不下水也覺得小琉球好玩?政府為何不花一點點經費來提升既有的旅宿品質,並挖掘水上活動之外的潛力觀光特點。

他說,小琉球經過10多年的觀光發展,經營方式已和當初鵬管處規劃的不同,不再靠大型旅館來招攬遊客,受歡迎的反而是小型民宿和生態導覽。鵬管處應改變原來的BOT建設規劃,尋求讓鄉民支持的方案,共同解決在地需求。

民宿業者曾洪麗青說,鵬管處會做出這樣的可行性評估,就知道這些人對小琉球太不了解了!

鵬管處:政府財政拮据、缺專業  必須仰賴BOT

「副處長,你知不知道接下來的規劃該往什麼方向走?」居民發言要求鵬管處修正規劃,即使要BOT也不能做傷害琉球人的事,下一次再來與民眾溝通時,希望是抱著對大家都好的內容來開。

鵬管處副處長許主龍表示,政府財政拮据、缺專業,必須仰賴BOT進行海景休閒渡假區的規劃、營運。

許主龍最後強調,海景休閒渡假區的規劃是依促參法進行,由於政府財政拮据,本身也沒有專業可經營,因此希望透過民間參與投資公共建設,讓公有地得到最好的利用。

不過鄉民強烈反對興建旅館,他將彙整這些意見,提出不同的BOT規劃案上呈,至於要解決小琉球淡旺季的分流,他認為不能完全仰賴鵬管處,地方政府和居民也要一起努力,讓小琉球的未來朝向永續經營的思維,才有可能突破。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